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晚晴》 > 2016年第1期
编号:898728
遵义会议前后的周恩来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30日 晚晴 2016年第1期
博古,中央政治局,张闻天
     卢瑞衡

    为遵义会议顺利召开创造有利条件

    中央红军于1934年12月14日占领黎平县城,从长征开始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蒋介石调集大军围堵,红军面临非常危险的境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委周恩来,于18日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讨论红军向何处进军的重大问题。会上,握有红军指挥大权的李德、博古坚持与强敌硬拼,执行红军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将使红军陷入敌人重围,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毛泽东发言有理有据地驳斥和批判了李德、博古的错误军事理论,提出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北部进军、甩开强敌的正确主张。会上争论很激烈,气氛紧张。周恩来根据多数人的意见,因势利导,为使红军摆脱险境,发言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会议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确定新的战略:新的根据地应该是在川黔边境地区。首次否定了长期以来的“左”倾路线,标志着红军战略转变的开始,为遵义会议创造了条件。

    1934年12月31日,红军到达贵州瓮安县猴场,李德、博古提出召开会议,企图从渡不渡乌江入手,否定黎平会议,重新控制军权。周恩来、毛泽东认为,只有通过政治局会议的形式,纠正军事上“左”倾路线的错误,节制李德、博古至高无上的权力,才能继续执行黎平会议决议。第二天,周恩来主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86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