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晚晴》 > 2016年第7期
编号:898067
“老有所养”后还要“老有所乐”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14日 晚晴 2016年第7期
养老,机构,老年人
     杨学义

    日前,西城区首家养老驿站开门迎客。这个“驻扎”在社区里的养老服务机构,不但可以日间托管老人,提供全套的护理康复服务,而且还将辐射居家养老,老人在家里有任何困难,一个电话,养老驿站的工作人员就可上门提供服务。

    6月24日,在北京昌平区的一家养老机构内,年过七旬的退休工程师张威(化名)正在护理人员的搀扶下散步,“张总,欢迎视察工地!”迎面走来的护理人员礼貌地说,张威点头示意,精神矍铄。

    事实上,老人张威患有老年认知障碍,他的记忆还停留在自己当总工程师的工作时期。为了控制病情,他所在的养老机构为他虚拟了社会环境,让他在特殊状态下,还能“扮演”社会角色,获得精神慰藉。

    张威受益的“好朋友照护模式”,是一种专门针对老年失智症的护理方案,也是文化养老将人文关怀融入养老服务的具体体现。

    所谓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在这种养老方式中,老年人不仅能体验细致与人性化的养老服务,满足精神陪伴和文化娱乐层面的需求,同时,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在养老社区环境中获得新的认同感。文化养老不仅对失智老人有益,对普通老人也有积极作用。

    被忽视的人文关怀

    在昌平的一个小区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6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