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晚晴》 > 2016年第12期
编号:897507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如何影响生活?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10日 晚晴 2016年第12期
     明一

    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至79岁

    2015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为76.34岁。中国老年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认为,用15年时间将人均预期寿命提升3岁,可能性很大。“经济发展、医学技术提升、医疗政策及服务不断完善,对提升人均预期寿命具有促进作用。尽管2030年达标后,我国与美、日等国家仍存在差距,但只要整体趋势是前进的,就是进步。”

    北京妇产医院副院长张为远表示,提升人民整体健康水平,也与婴儿和孕产妇死亡率下降相关。“到2030年,大龄孕育风潮已过,只要加强孕期保健和分娩期管理,积极防控,实现婴儿和孕产妇死亡率双下降的目标没问题。”他认为,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贫富差距大、公众整体健康素养较差,西部地区尤其明显。

    一方面,医生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加强孕产妇和0~5岁婴幼儿的系统保健管理,涵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加大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力度;另一方面,孕产妇要提升个人意识,重视婚检和孕检,大龄女性尤应注意。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30%

    “近年来,我国健康促进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显着成绩。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08年的6.48%,已提高到2015年的10.25%,但离2030年30%的目标还有较大距离。”毛群安说。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王培玉认为,健康素养整体偏低体现在多方面,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的2倍多,青少年超重肥胖和吸烟率持续上升等。若想2030年实现每日盐摄入量降低20%,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0%,需每个人在行为上做出根本改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9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