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晚晴》 > 2017年第6期
编号:896983
戚发轫:梦圆天地间 终身无悔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27日 晚晴 2017年第6期
     余玮

    4月22日,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我国自主研制的货运飞船与空间实验室的首次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迈入空间站时代!

    说到中国的航天事业,我们不得不提这个名字——戚发轫。这个名字在中国航天领域成了一个符号。

    走在大街上,很少有人知道戚发轫曾参加过中国第一颗卫星的研制工作,历任过“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负责人,“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三号”卫星总设计师,直至执掌设计“神舟”载人飞船的帅印。丰富的经历,使他被称为共和国航天事业发展史的缩影。

    耄耋之年的中国航天界元老戚发轫依然精神矍铄,谈起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就关不上话匣子……

    爱梦:侵朝美军“炸”出的飞机梦

    “发轫,原来是开始的意思。”今天,戚发轫如此诠释自己的名字:“我是上中学后才明白了它的含义。起名的是位私塾馆的老先生。说来也巧,中国航天的许多第一都让我给赶上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枚导弹、第一次两弹结合、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通讯卫星、第一艘载人试验飞船、第一艘真正载人意义上的飞船……”
, http://www.100md.com
    戚发轫的高中是在大连读的。此时,正赶上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的飞机经常轰炸鸭绿江大桥,有时还轰炸沈阳,可就是不敢轰炸大连。这一奇怪的现象使戚发轫纳闷。是老师的话解开了他心中的疑团,原来由于当时大连由苏联军队驻守,苏联有强大的空军和炮兵,美国飞机不敢来。戚发轫回忆说,“当时最强烈的想法就是,国家没有强大的空军,就没有制空权,就会被人欺侮。”于是,他发誓将来要为壮大中国的空军奋斗一生。

    高考填志愿时,他报三个专业全都是航空专业。“我这一生只做过一次选择,就是在1952年大学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北航的飞机系。那时我们还没有航天专业,而这个选择我终身无悔。”戚发轫的理想终于实现了,他以优异的成绩走进北京航空学院的大门,成为飞机设计专业的一名学生。

    戚发轫立志将来要造出世界上第一流的飞机,保卫祖国的蓝天不受侵犯。

    入梦:没有“洋拐杖”照样攻顶尖
, 百拇医药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中国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此后,根据当时的形势,中央提出集中精力搞导弹,强调“两弹为主,导弹第一”。组织上准备选送戚发轫去苏联军事院校学习导弹的总体设计,便让他参加了俄语集训班。可等他专门学了几个月俄语,满心欢喜准备赴苏时,上级又突然通知不去了,原因是苏方不接收军人。

    为了学导弹,戚发轫只好脱掉军装。1959年,上级决定让戚发轫前往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导弹总体设计”。等待赴苏的戚发轫却突然被告知,因所报专业涉及机密,被苏联拒绝了。一系列的变故让戚发轫再次明白,“中国的国防建设已被逼到了一个死胡同里,顶尖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地发展我们的航天事业”。

    离开了“洋拐杖”,戚发轫走上了一条自学的道路。不管是搞导弹、导弹核武器,搞“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总体设计,大学毕业后的10年里,戚发轫边学边干,整天与导弹和火箭打交道。尽管没能搞航空,但是戚发轫还是爱上了搞弹道,因为他知道,这个家伙敌人照样害怕。
, http://www.100md.com
    1964年,我国“东风一号”导弹在酒泉首飞成功,戚发轫荣立三等功。1966年,承担“两弹结合”任务的戚发轫在酒泉卫星发射场一呆就是5个月。这年10月底,发射任务圆满完成。

    追梦:“追星”为叩太空之门

    “两弹结合”的任务成功完成之后,聂荣臻元帅将他和另外17名骨干调往新组建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投入“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的战斗。

    1970年4月中旬,“東方红一号”卫星从北京运至酒泉发射基地之后,作为其总体技术负责人的戚发轫更是开始超负荷地忙碌。

    接受采访时,戚发轫对记者说:“我国的第一颗卫星、173公斤的‘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发射升空。这是我一生中最高兴的事。”

    中国航天事业从零起步,到进入航天大国的阵列。作为中国航天工业的重要参与者、见证者,戚发轫感触颇多。他说,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精神。而几代航天人在实践经验中凝炼出来的中国航天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为了实现中国的航天梦,戚发轫毫无倦意地铿锵前行着。他走的那条路,一头连着光辉的过去,一头通向辉煌的明天。,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