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晚晴》 > 2017年第7期
编号:896928
人间重晚晴 医道慎终生
http://www.100md.com 2024年5月10日 晚晴 2017年第7期
西医,腹痛,贵阳
     许多中医名家、大师的成才,都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里一下子就爱上了中医,最后走上了成功之路的。而我不才,却是从不喜欢中医到研究、应用中医,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中医人的。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贵州多大山。黔北的桐梓县西面娄山山脉的延伸处有一座大山,山顶上有一个只有几十户农家的红岩村。1942年3月的一天清晨,我出生在那里的一个农民家庭。这天正好是惊蛰节气,故我的乳名便叫作“惊蛰”。我母亲是典型的勤劳朴素的农村妇女,父亲也是农民,却颇有些文化,写得一手好字,他懂阴阳五行,还做过几年私塾先生。在我四五岁时,父亲开始教我读蒙学书,《三字幼宜》《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大学》《中庸》等等,70年后的今天,我依然能背诵许多。

    在那个偏僻的大山顶上,缺医少药显而易见,至今亦然。据说我的祖辈人丁兴旺,但在一次染上所谓“鸡窝寒”的疫病后丧其大半。父亲是幸存者,故他特别强调要保护好人丁,在他看来,每一代都要有人学医,是保护家人的最好方法之一。父亲自己就喜欢读医书。当然,那时候的医书就是中医,他认识不少中草药,还送我大哥去邻县一位中医医生家里当学徒,后来我大哥先后就任桐梓县、习水县几个区卫生院院长。20世纪60年代初,我大哥又被选送去原遵义卫生学校进修西医2年,成为中西医结合的医生,在当地颇有口碑。父亲晓阴阳五行,哥哥是中医,生长在这样的家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2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