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晚晴》 > 2019年第4期
编号:890614
硐口记忆
http://www.100md.com 2024年5月10日 晚晴 2019年第4期
     1978年,我以机关干部的身份到长顺县广顺区马路公社硐口大队,进寨入户开展农业学大寨,在硐口的365个日夜中,我拜当地农民为师,向他们学习,学会担高挑起廄肥下田, 学会了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一年的时间,这里纯朴的人们给予我诸多的帮助,而且在与当地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也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这在我今后一生的工作中都受益颇多。

    记得那年开春后,农业学大寨在全国搞得如火如荼,上级作出在长顺县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到了3月下旬,驻在马路公社的工作队长王竞通知我到公社去开会,见到了省委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吴向必书记,要大家动员社员群众栽种杂交水稻。当时正是春耕播种季节,工作组面临的当务之急,就是响应公社党委号召,动员发动群众种杂交水稻。

    我们首先去了王龙一队,找到队长,不管我怎么说杂交水稻可以丰收增产,队长就是不相信,而且在泡种发芽的谷桶里,下面全是老品种,上面覆盖了一层杂交水稻种,他这种瞒天过海的做法真是气得我们够呛。为了取得群众的信任,我们工作组七人全出动,找队长要了一块田,自己在这块田里栽杂交水稻。我们队员们,除了日常的工作外,就是精心地管理这片田地。不懂地就向当地的农民请教。农民们也非常热情,尽心尽力地教我们这些城里来的干部种田,有空的时候还来搭把手。这也让我感受到群众朴实宽厚的品格。十月,收获的时刻到了,我们栽种的杂交稻谷的收成是长杆子老品种的两倍还多。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群众信服了。笫二年,全大队都种了杂交水稻。我们也完成了领导交办的任务。

    从这件事,我深刻明白一个道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就是: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才是最管用的法宝。这也成为我在今后工作中一直坚持的态度和方法。(作者系贵州省委原副秘书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