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晚晴》 > 2019年第6期
编号:890427
潘玉莲:“拾荒老师”和她的2000个娃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24日 晚晴 2019年第6期
     吴储岐

    27年含辛茹苦,27年桃李满园,三尺台前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

    岁月如刀锋,催人老。曾经年轻俊俏的小姑娘,如今变成背影佝偻的老奶奶,但她仍然像一棵开花的老树,不忘初心得始终。

    她叫潘玉莲,她和“爱心小课堂”的故事传颂天山南北。

    小课堂成为她的“天命”

    1992年,“知天命”的潘玉莲从西藏回到新疆,在历经了半生的沧桑和奔波后,最终回到了故乡疏勒县。像是迎来了一次新生,她的人生从50岁翻开了新的一页……

    那时的南疆,很多少数民族儿童不会说汉语。潘玉莲出生于一个多民族家庭,父亲是汉族,母亲是维吾尔族,从小精通双语,是当地受人尊敬的“翻译通”。
, http://www.100md.com
    由于家长下班晚,很多孩子放学后在街上跑来跑去、打闹玩耍。看到后,潘玉莲主动请缨接邻居家孩子放学,路上就教他们几句简单的汉语。和孩子们在一起,潘玉莲的一颗心也愈发天真、柔软。她下了个决心:干脆办个小课堂。

    小课堂其实就是家庭简易“小学棚”——狭小的房间,昏暗的灯光,一块小黑板,几张破桌椅,学生数个,老师一位。这还是个爱心小课堂,不收取任何费用,孩子肯来就行。

    她是一个“神通”的人,从一开始教汉语,到后来教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她一人全包。她是一个有语言天赋的人,读书时学过俄语、英语,在西藏的6年练就了一口流利的藏语,工作后又当过维汉双语翻译。她教孩子自有一套妙法。上课前,潘玉莲手里都会先拿一面五星红旗,让他们齐唱国歌;她时常为孩子们讲中国的历史,让孩子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她要求每个孩子必须掌握汉语的同时,还要会简单的英语。

    时间一长,来潘玉莲小课堂的孩子成绩得到了明显提升,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小课堂逐渐变成了大课堂,26平方米的小房间装不下,就挪到屋外的大空地上教,最多的时候坐着上百名学生。
, 百拇医药
    一颗心全扑在孩子们身上

    潘玉莲是低保户,平常一家人就啃冷馍、嚼硬馕,每个月的低保金除了维持生活开支,剩下的钱基本上都用在了孩子身上,新铅笔、新本子、教辅资料、奖励用的小红花、课前给孩子烧的花茶水……这些都是她精心准备的小礼物。钱不够用时,她就拖着患有旧疾的老腿,步行几公里去捡破烂瓶子卖。

    1998年,乌鲁木齐的一家单位想聘请潘玉莲教授俄语。当时,儿子也在乌鲁木齐打工,潘玉莲犹豫再三后,就答应了。

    可没过多久,孩子们纷纷打来电话,“潘奶奶你去哪里了?”“我们好想你啊!”……

    从那以后,潘玉莲再也没离开过孩子们。在她心中,这群少数民族娃娃是她下半辈子的精神寄托。

    8年前的一天,潘玉莲的儿子潘三虎在装窗户时不慎滑落摔倒,心肌梗塞引发脑梗塞,从此瘫痪在床。两边都是心头肉,潘玉莲一边往医院跑照顾儿子,一边仍不忘给孩子上课。她不愿看到爱心小课堂停办,她心里舍不得那群娃娃。
, 百拇医药
    一双双小手拉着她的大手

    2010年的一个下午,潘玉莲像往常一样,坐在教室门口等孩子们来上课。脚步声、欢笑声、细语声,远处一群孩子手背在后面向潘玉莲走来。孩子们走到她面前,齐刷刷地从背后掏出一朵朵小花,“潘妈妈,母亲节快乐,祝您健康长寿!”

    那是潘玉莲过的第一个母亲节,多年后,潘玉蓮仍然珍藏着这个特别的礼物,床头一个小盒子里装的正是孩子们当时送她的鲜花,如今已然变成了干花瓣,“这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礼物”。

    27年弹指一挥间,从爱心小课堂走出的孩子已经超过2000名。一到节日假期,就有东南西北的人来看望潘玉莲,他们都是潘玉莲曾经教过的孩子。

    2012年,当地党委、政府专门从社区腾出一间教室,供孩子们上课。在爱心小课堂搬新家前,潘玉莲在新教室打扫卫生,她佝偻着背扫地,眼泪一滴滴地落在地上,嘴角却挂不住地笑。孩子们终于有了像样的教室,她多年的心愿如今了结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