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晚晴》 > 2020年第3期
编号:889719
防疫百年,英雄辈出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2月30日 晚晴 2020年第3期
     王媛媛

    伍连德,无数个“第一次”

    1910年,清朝外务部右丞施肇基突然收到一份来自东北三省的奏报,看完后,他十分震惊。奏报大致内容是,东三省出现了一种染之即死的怪病,而这怪病正向北京袭来,上奏者用了两句话形容疫情——“如水泄地,似火燎原”。

    其肇端是1910年10月25日,在中俄边境小城满洲里发生了一则怪事。一家名叫“魁升元”的客栈,收住了两名从俄国回来投宿的中国矿工,结果两人突然死亡。他们的症状是发烧、咳血,且很快就死去,尸体上还出现了紫红色的斑点。离奇的是,他们死去后,客栈、酒吧的两个服务人员也得了相似的病死去。短短几天后,千里之外的哈尔滨也有人死于相同症状。接着,长春沈阳也开始出现类似症状。数百人瞬间被夺去性命,整个东三省阴云笼罩,总督锡良因此紧急上报朝廷。

    必须有一个人能前往东三省,迅速控制疫情。施肇基想到了伍连德。他是马来西亚华人,从小天资聪慧,17岁留学英国,24岁就被剑桥大学授予医学博士学位。1907年,胸怀报国理想的伍连德回国任职天津陆军军医学堂。伍连德接受了施肇基的邀请,勇敢地出任清政府赴东北的医官。这一年,他才31岁。

    伍连德的第一站是哈尔滨一个叫傅家甸的地方。这里人口密集,聚集著闯关东来的两万人,疫情极为严重。伍连德发现,在傅家甸,染瘟疫者必死,重者往往全家斃命。他决定,必须通过解剖确定病因。每天都有人死去,他却找不到一具可以解剖的尸体。直到第三天,他才有了机会——傅家甸一个旅店店主是日本女性,突然死亡,死前症状犹如满洲里的矿工。解剖中,伍连德发现死因是肺部炎症窒息而亡,并提取了病变组织样本。这就是清朝民间的第一例尸体解剖。正是因为这次解剖,才发现了东北大瘟疫的元凶——鼠疫杆菌。

    伍连德向朝廷发了一份电报,给本次瘟疫命名为肺鼠疫,即通过飞沫传播,并提议停止扑鼠行动,封锁哈尔滨通道,以控制传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23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