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晚晴》 > 2021年第9期
编号:117283
顶云公社的探索与实践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0月21日 晚晴 2021年第9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责任制,生产队
     刘丽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晚晴》与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共同打造“党史”专栏,讲述和传播贵州省丰富的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

    1978年,关岭县顶云公社的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在县委、公社党委的充分認可和积极支持下,探索实行“定产到组,超产奖励”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了当年粮食大幅度增产的效果。顶云公社作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农村改革的亮点,有力促进了全省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形成一些重要经验。

    贵州农村在1958年以前,经历了互助合作社、互助组和初级社,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农民,互助合作只是一种劳动形式,干完还可以开展自己的副业。1958年以后,在“一大二公”思想的指导下,贵州也和全国一样大办食堂大炼钢铁,大搞人民公社化。60年代初,贵州农村在坚持“队为基础,三级所有”体制的同时,普遍推行了责任制,农民除了责任田外,还有自留地。到了“文革”期间,单干被当成是搞资本主义,凡是个人的经营活动一律取缔。1976年,贵州各族人民的思想逐步从“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5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