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晚晴》 > 2021年第12期
编号:117025
考古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
http://www.100md.com 2024年4月29日 晚晴 2021年第12期
沉船,瓷器,贸易
    

    为传播贵州省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晚晴》与贵州省博物馆联合打造“档案”专栏,传承文化之美,共享文化之乐。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因大量中国丝和丝织品经过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李希·霍芬于1887在《中国亲程旅行记》首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一概念,他对中国地质学也做出过很大贡献,比如第一个提出黄土高原风成说,第一个指出罗布泊在古代是湖泊所在,第一个将高岭土翻译成拉丁语。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东段“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03年,法国汉学家沙畹提出丝绸之路有两条,北道通康居,南道通印度等海港,但他还未使用“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名称。1967年,三杉隆敏在《探索海上丝绸之路》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名称。2016年,中国开始启动海上丝绸之路的申遗,中国段涉及到东南沿海的4个省份30多处的点。

    要厘清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首先我们需要看看船舶的起源。中国是海洋大国,船舶出现和发展的历史悠久。中国古人认为舟船起源是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例如《淮南子》有“见窍木浮,而知为舟”的说法,《物原》更进一步指出“燧人氏以匏济水,伏羲氏始乘桴”。在中国古代,对一些器物的发明过程没有明确的记载,所以就把这些物品的发明归于名人,如燧人氏、伏羲氏等。但考古学的证据却揭露出别样的事实。中国船舶的考古学证据、中国最早的船舶实物证据皆来自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的独木舟,测年距今7500至8200年;余姚河姆渡遗址的木桨,年代距今7000余年。最新考古发现的宁波井头山贝丘遗址中也发现了木桨,年代和跨湖桥的独木舟相近。世界上其他地方船舶的出现时间也与此基本相似。

    1984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68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