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晚晴》 > 2021年第12期
编号:117026
中国插花源流考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月10日 晚晴 2021年第12期
     李响

    插花,狭义地讲,是将植物的一部分从母体上截取下来,按照一定规则插贮在容器内。至于选择哪些植物,插在什么样的容器里,遵循怎样的取势规则,就成了不同插花艺术的主要区别。

    插花起源

    驻足插花作品前,将自己融进植物与器物、空间、心绪彼此交织所营造的氛圍里,乃东方人共谙的美学智慧。然而,回望插花艺术诞生之初,这份艺术自觉却来得较迟。人类在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绘制了花瓣、叶片的形状,却从未留下插花图案。先秦的《诗经》《楚辞》中有大量的植物吟咏,它们或是先民们的生活必需品,如采葛采艾,或是借物言志,如香草香木,但总体而言,汉代以前尚未出现插花活动的记录。

    已知最早的插花图像发现于河北望都一号汉墓。在记录墓主人生平的前室壁画上,出现了一个陶盆,内盛净水,六朵红花鲜明地插在陶盆里。旁边有隶书“戒火”二字。“戒火”为蔷薇红景天的别称,虽然汉代墓室壁画笔触尚显粗糙,但仍旧捕捉到了红景天的植物特征。考古学家陈直先生在《望都汉墓壁画题字通释》中考释为:“本壁画描绘戒火,画一瓦盆,上有花叶六茎,红花绿叶……取绘其象征性也。”该红花陶盆意象,很巧合地预示了日后中国插花的发展特征:起源于宫廷贵族之家,自上而下普及传播,且对插花作品象征的重视高于单纯对视觉美观的追求。

    魏晋南北朝插花

    时入魏晋南北朝时期,本土花卉文化已十分成熟。若要选出这一时期推动插花艺术发展的代表人物,非梁元帝萧绎莫属。萧绎提出对节气文化有重要影响的“二十四番花信风”,还曾作:“昆明夜月光如练,上林朝花色如霰。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不相见。”这是现存最早的关于“花朝节”的文字记载:人们在春季到来的这一天出门赏花、插花、簪花、约会。民间花朝节的出现,说明中国人对花卉的认知,已经从最早的实用依存,转而成为共同的文化纽带和情感寄托。

    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最早的瓶花记载。南齐皇子萧子懋,在母亲阮淑媛病重期间,许愿铜瓶中莲花若不枯萎,母亲便能痊愈。《南史》载:“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这里的“罂”指圆腹的瓶器,说明南北朝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瓶花范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9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