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晚晴》 > 2022年第7期
编号:776982
中华先民的天文探索
http://www.100md.com 2022年8月10日 晚晴 2022年第7期
天象,超新星,日食,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历法疏密,验在交食”,记录超新星爆发
     文 -- 黄金生

    位于河南省登封市的观星台夜景。观星台建于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 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天文古迹之一。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据《尚书》记载,上古时代的帝尧(约活动于4300多年前)曾命令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即根据天文观测编制历法。20 世纪60 年代在山东莒县出土的距今约4500 年的陶尊上,发现有由“日、月、山”等组成的符号,有人释为“旦”字,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天象纪事。在17 世纪以前的漫长岁月中,肉眼是人类观天的唯一工具,农业社会的需要产生了早期的历法,一代又一代的探索者,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辛勤地观察日月星辰,研究它们的运动规律,记录了大量重要的天象,积累了宝贵的天文资料,为近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夏小正》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早的历法书籍,最早出现于汉代初年的《大戴礼记》中,在古代一直相传是夏朝流传下来的天文学著作,时至现在,人们还经常以“夏历”指称我国通用的阴历历法,后来经天文学家祖冲之、僧一行等不断改进。到元代时,郭守敬和王恂等人根据大量观测资料,并仔细研究了自西汉以来的70 种历法,编制出《授时历》,达到我国古代历法的巅峰。《授时历》将一年定为365.2425日,这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仅有26 秒之差。可以说,《授时历》的精度与如今在全球通用的公历相差无几,但它的出现却比现行的公历早了300 余年。另外,《授时历》应用招差术推算太阳、月亮以及五星逐日运行的情况,早于欧洲400 年。1670 年,英国天文学家格利高里才对招差术在欧洲作首次说明。

    “历法疏密,验在交食”

    “司天台,仰观俯察天人际。羲和死来职事废,官不求贤空取艺。”白居易在《司天台》里的这句诗源于“羲和之死”这个典故,这个记载在《尚书》里的故事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日食的记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66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