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老年保健》 > 2004年第5期
编号:11095166
王希季:实实在在“追星族”
http://www.100md.com 2004年5月1日 《中老年保健》 2004年第5期
王希季:实实在在“追星族”

     王希季,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中国空间事业开创人之一。1921年7月生。曾荣立航天部一等功,获“何梁何利”科学与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及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等。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静谧的院落里,花木扶疏,绿树成荫。每当清晨,人们总能看到一位身材不高、腰杆挺直、面色红润、白发皤然的学者在花廊前全神贯注地打太极拳。他精神矍铄,动作轻捷,一招一式都非常认真。8点钟,他准时来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紧张的工作。

    他就是王希季院士,我国功勋卓著的空间技术专家。

    卧薪尝胆,成就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1958年11月,在毛主席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令不久,王希季来到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担任探空火箭项目的技术负责人。

    当他带领年轻的科研人员和几百名从全国各大学调来的在读大学生向太空进军的时候,谁也没有见过火箭、卫星。王希季和技术副院长杨南生边学边教,带领一帮平均年龄只有21岁的“娃娃队伍”大胆实践,凭着开创祖国航天事业的豪迈激情、勤于学习勇于探索的蓬勃朝气,义无反顾地干了起来。他们边设计边生产,从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无控制的气象模型火箭开始进行着进入太空的科学探索。为了获取数据,在设计院一个厕所边隔出的不足5平方米的小天井里,他们进行推进剂液流试验;为了进行发动机试车,他们当起“泥瓦匠”,把上海江湾机场日本鬼子遗弃的一个废碉堡改造成试车台;他们用辘轳当绞车,把火箭吊上发射架;用自行车的打气筒给燃料加压;用手势或口令进行现场联络;靠几个人用手转动天线跟踪火箭;用电动和手摇计算器24小时不间歇地进行计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8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