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老年保健》 > 2005年第6期
编号:11094666
避险,让我们去“公园”
http://www.100md.com 2005年6月1日 《中老年保健》 2005年第6期
     “城市并不如我们想像的那样安全,依赖于现代文明和技术的大城市,却因为这种依赖而变得更加脆弱。

    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已引起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

    “应急避难场所”也应运而生,人们通俗地称它们为“防灾公园”。

    应急避难场所——认识篇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大众不仅对居住、工作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社会公共安全和政府应急反应能力寄予了更高的期望。2003年的SARS危机给北京敲响了警钟,加拿大大停电、日本地震、韩国大邱地铁火灾、美国的“9-11”事件、西班牙的地铁爆炸等突发事件也在不停地提醒着人们城市的公共安全问题。

    今天,城市公共安全成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于是,“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也越来越引起大众的注意和重视。“应急避难场所”就是指那种“加入防灾功能,具有应急避险功能,具备平灾双重功效的城市广场、公园或公共绿地”。有时候,人们也把它们称为“防灾公园”。应急避难设施的修建不仅可以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应对突发事件和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更能发挥应急避难功能,提高公众的安全感。

    那么,亲爱的中老年朋友们,您对公共安全的概念以及应急避难场所的了解有多少?是否知道它在您周围的什么位置?它会在遭遇紧急情况时给您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是否知道它应该如何使用?……其实,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在我国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在国内部分城市已经建成了一部分。让我们来关注一下它吧。

    王先生60岁家住朝阳区安贞里社区。对于“应急避难场所”这个概念,王先生表示比较清楚。去年7月20日,北京市地震局在我国第一处已建成的“公共应急避难地”——北京市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应急避难演习活动”,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周边的和平里、安贞、小关、亚运村等4社区2000多名群众参加了演习活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0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