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儿减肥记
我的老伴儿,比我大两岁,今年72,一位普普通通的退休教师。
他素来食量就很大。20多岁时,他在一所师范教书,曾一顿吃了一斤半干面条煮的三大碗猪肝面,吃完还说“很舒服”。30多岁时,每餐起码吃半斤米的饭,还时常加餐。定量口粮不够,就从“黑市”买米补充。40多岁,食欲更加旺盛,每餐两大碗米饭,还特别爱吃肥肉和零食。有人说“能吃是好事”,还有人对他的能吃表示羡慕,他听了十分得意。
由于进食过多,运动太少,老伴儿50多岁便显得“脑满肠肥”,腆起了“将军肚”,疾病也跟着来了。临退休时体检,他患了高血压病,血压达到180/110毫米汞柱。医生嘱咐他坚持服药、戒烟限酒、适量运动、节制饮食,特别是少吃或不吃肥肉。于是,他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先是自觉戒掉了烟,接着是断然拒绝了酒,同时也从少吃做到了不吃肥肉。唯独对于减少饭量,硬是想不通。对于“三餐只吃八分饱”的说法,更是非常反感。
一次我劝他:“你以前一天要抽两包纸烟,一次可以喝半斤多白酒,一餐能吃半碗肥腊肉。这些不是都先后戒掉了吗?只要有这样的决心,节食是能够做到的。”
, 百拇医药
他说:“吸烟、喝酒、吃肥肉,都是个人嗜好,即使有瘾成癖也是可以戒掉的。而吃饭则不同。吃饭不是嗜好,而是身体需要,怎么能减呢?每餐只吃八分饱,岂不是还要挨两分饿吗?况且,饱和饿是生理上的反应,是胃部的感受,怎么好量化?这饿与饱的‘二八开’如何衡量?怎样把握?”
我反问他:“饮食怎么不好量化,不好掌握?专家们设计的食谱,不就是科学的量化吗?具体到吃饭,也可以量化。比如你一餐要吃两大碗米饭,减到吃一碗半多一点,不就相当于原来的八分吗?”
不料我这几句话倒起了作用,他好像恍然大悟,说:“我怎么就没有想到把吃饭和专家的食谱联系起来?还是你说得有道理,就照你讲的办!”
从此,他就结合个人实际,想办法节食减肥。他的主要办法有8点:①回忆比较。想想1961年前后“低标准、瓜菜代”那两年,一日两餐,每餐三两米,除了过年,根本见不到荤腥。那时没有饿死,现在为什么要“撑”死?②定量递减。从原来每顿两大碗米饭减到一碗半,再减到一大碗,最后减到一小碗,不再反复。③定时用餐。每日三餐都不随便提前或推后。④汤菜替代。每次用餐前先喝点汤,再多吃点蔬菜,然后吃米饭。⑤心理暗示。每餐吃完“定量”就暗示自己:已经吃了八分,不能再吃了。⑥转移注意。每餐吃到八分饱,就离开餐桌,到阳台上去看风景或到走廊上去踱方步。⑦零食折算。他原来最爱吃粽子、糍粑、烤白薯等零食,开始节食后,就把这些零食折算成与米饭相当的量,代替米饭放在正餐里吃,同样只吃八分饱。⑨谢绝赴宴。同事或亲友家里办喜宴,都只托人带去贺礼,他自己不去赴宴,因为赴宴既影响用餐的定时,又影响定量。
由于增强了健康意识,又想出了办法,坚持去做,没过多长时间,老伴的节食行为便逐渐变成了正常的饮食习惯。
在坚持节食的同时,他又坚持服用降压药,坚持每天运动(散步或爬山),多管齐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减了肥,“将军肚”消失了:血压也降到了正常范围,并且很稳定;头脑清醒,肢体灵便,还愉快地担负起照料孙子起居饮食、上学读书的任务。
我真为老伴儿节食减肥的成功感到高兴!, 百拇医药(田楚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