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曼:修得大智慧,参透生与死(1)
一位学佛的朋友郑重地向我介绍叶曼大师,说她有三大:学问大、名气大、年龄大。朋友屡次叮嘱我:无论如何要去听叶曼大师讲学,再忙也要去。
机缘巧合,在第三极书局,叶曼大师为著作《世间情》出版发行作了一堂“问世间情为何物”的讲座,小小会议室里人满为患,站着听讲的读者一直排到门外。一位95岁的国学大师、大德居士,竟然有着如此魅力7我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挤到最前面,一是为了看个究竟、听个透彻,二是为了多拍几张照片,毕竟机会难得,大师年龄长矣,有幸聆听大师讲学的机会可要抓住。
初识大师风采
叶曼大师准时入场,虽然是由助手推着轮椅进来的,但看起来精神矍铄,95岁?真叫人无法相信!
她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咬字清晰,声音洪亮清脆,没有丝毫垂暮之气;讲座过程中,她面带笑容,眼神既精明又温和,手势也很丰富,那神情气度,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国学底蕴,在她的字里行间流淌自如。
, http://www.100md.com
两三个小时的讲座,台下听众读者还不断递条子,请大师答疑解惑,叶曼大师都是神闲气定,没有劳累之态。递上来的问题,有的简单易答,而有的既宏观又费解,但叶曼大师都回答得实实在在,没有丝毫卖弄和遮掩。
景仰大师学识
“我6岁就开始读书,读的头一本书就是《左传》。国文扎实让我终生受益。”左传开蒙,幼承庭训——书香门第自然近水楼台,加上父亲对她的偏爱,使得叶曼很小就接触到大量国学精粹,《三字经》、《千字文》都是那时她的开门书。
“70年前她是北大法学院政、经、法三系唯一的女生,是胡适器重的女才子。南怀瑾盛赞的弟子,三毛、林清玄推崇的大师,是当今世界极少将儒、道、佛文化融会贯通的国学大师之一,在台湾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佛教界、国学界、传媒界对叶曼大师的评价都极高。
关于“上大学”,叶曼大师还有过一个阴差阳的故事——
, 百拇医药
“北大、师大、清华,我最想进的是清华,原来进附中就想进清华,大学就更想进清华了。那时就想,我一定得进清华,可以好好念书,有庚子赔款呢。清华呢,我在报纸上看看,找不到自己的名字,便荒唐地给了自己结果——未录取。而师大是第一名,因为我考国文系,那很简单。北大,一看是试读生,我担心,要试读不好就没学校念了,所以我就没去北大。但是北大之所以称我为试读生,是因为我的数学实在太差了。按标准,数学、国文、英文算三门,这三门必须要达到某种程度,由于我的数学实在太差,所以学校不能录取,但是胡适看了我的文章,说这学生一定得录取,就是因为一篇作文。作文题目,是你生平感到最悲哀的一件事,或者最喜欢的一件事,或者最感动的一件事——我就用悲哀的这件事描述我父亲的过世。当时父亲刚去世不久,伤感还很深,我简直是一边哭一边写这篇文章。胡适看了以后,就说这学生一定得录取,其他老师说她数学差一点,胡适又说,好了,想办法让她来吧,我给她作文第一,这个学生不能丢掉。所以给我安了个试读生的名字。”
这样,一开学到北师大上课了的她,又被找回了北大法学院。可是,叶曼心里最想上的还是清华。直到五十年后,清华的一份通知追踪到台湾,上面说:50年前,我们录取了一个学生,编号都有了,但她没有报到。
, http://www.100md.com
在北大就读期间,叶曼选修了胡适的“中国哲学思想史”、陶希圣的“中国古代社会史”、钱穆的“中国通史”、闻一多的“楚辞”。这些大师级学者的课程,为她日后得以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在世界各地介绍中国文化的精髓打下深厚基础。
大学毕业后,叶曼与同年考入北大的同学、当年的全科状元田宝岱结为伉俪,后随丈夫辗转世界各地。她曾于辅仁大学任副教授,主编过《妇女杂志》,以叶曼信箱为读者所称颂。在游历世界各地期间,她接触到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不同西方宗教,又研学佛教、道教、儒教,对东西方文化,哲学与宗教有独到见解。
而叶曼大师与佛教真正的结缘,已是人到中年。那时她每天思考“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她在各种宗教教义中苦苦寻找,却没有找到任何答案。通过她的一位朋友,她认识了南怀瑾老师。南先生并不直接答复她,而是让她第二天来听讲,听《楞严经》。叶曼“自从一见楞严后,不读世间糟粕书”——心中的满足和喜悦无法用言语形容。听了半卷之后,她要求南老师重新再讲,于是南老又重新讲一遍,其他人也陪着她再听一遍。她捧着《楞严经》如获至宝,用几年时间一遍又一遍研究《楞严经》。尽管如此,她总感觉自己与佛法之间依然隔着一道看不清的沟壑,那是“经是经,我是我”的障碍。她的内心仍然充满纠葛。而与南怀瑾大师的三次打禅七(连续打坐七天为一次),却意外地让叶曼对佛法有了更深的体会,从此以后死心塌地学佛。
, 百拇医药
南怀瑾先生是叶曼学佛的第一个老师。但几十年中,她逢师必拜。她的另一个老师是陈健民陈上师。叶曼读了他20本书,追到旧金山,他跑到了纽约,叶曼又追到纽约,终于见了陈上师,那时他已在喜马拉雅山下闭关27年。“当时南老师已经是博学多才了,但是比起陈上师还差一点,我怕南老师觉得我背师,我就跟他说我要去找陈上师。南老师人很好,他说这个人是个宝,他的宝贝多得不得了,你去挖这个人的宝吧。”
追随到名师的叶曼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她把哲学,基督教、道教、佛教,都钻研了个遍。尤其是接触佛学之后,她的内心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除了苦心学习佛法、解除内心困惑之外,叶曼大师在海外一直没有间断国学的研究,身在国外的她始终将国学当做文化经典,希望自己能为传统文化的“薪火相续”尽一份绵薄之力。她靠自己的努力在美国成立了文贤书院,通过录音、讲课等方式,将所学的儒、道、佛文化知识传播给当地人。
2006年她来京定居,一直在为筹备文贤书院在大陆落地生根的夙愿奔走。同时还要继续筹集资金,为贫困地区捐献希望小学。几经周折,文贤书院终于落成,对叶曼大师而言,就是一个夙愿的达成。从北大开始,到长江商学院、宗教局等单位的巡回讲座,更加让她感到自己多年的努力终于修成了善果。
学习其养生之道
叶曼大师95岁高龄,却鹤发童颜,耳聪目明。说到养生,叶曼大师也有自己的一套准则:
一是吃素。8岁那一年她开始吃素,那是因为她亲眼看到了羊被宰杀时的情形,那只羊要被杀前,跪在那里哭,目睹此情此景,那顿饭她就吃不下了,从此下决心不再吃荤。那时叶曼还是成长时期,需要足够的营养,尽管如此,她也管住自己,在外面都是以一碗素汤面打发。父母家人很着急,担心她营养不良。不过他们又想,这可能是, 百拇医药(麟 雅)
机缘巧合,在第三极书局,叶曼大师为著作《世间情》出版发行作了一堂“问世间情为何物”的讲座,小小会议室里人满为患,站着听讲的读者一直排到门外。一位95岁的国学大师、大德居士,竟然有着如此魅力7我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挤到最前面,一是为了看个究竟、听个透彻,二是为了多拍几张照片,毕竟机会难得,大师年龄长矣,有幸聆听大师讲学的机会可要抓住。
初识大师风采
叶曼大师准时入场,虽然是由助手推着轮椅进来的,但看起来精神矍铄,95岁?真叫人无法相信!
她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咬字清晰,声音洪亮清脆,没有丝毫垂暮之气;讲座过程中,她面带笑容,眼神既精明又温和,手势也很丰富,那神情气度,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国学底蕴,在她的字里行间流淌自如。
, http://www.100md.com
两三个小时的讲座,台下听众读者还不断递条子,请大师答疑解惑,叶曼大师都是神闲气定,没有劳累之态。递上来的问题,有的简单易答,而有的既宏观又费解,但叶曼大师都回答得实实在在,没有丝毫卖弄和遮掩。
景仰大师学识
“我6岁就开始读书,读的头一本书就是《左传》。国文扎实让我终生受益。”左传开蒙,幼承庭训——书香门第自然近水楼台,加上父亲对她的偏爱,使得叶曼很小就接触到大量国学精粹,《三字经》、《千字文》都是那时她的开门书。
“70年前她是北大法学院政、经、法三系唯一的女生,是胡适器重的女才子。南怀瑾盛赞的弟子,三毛、林清玄推崇的大师,是当今世界极少将儒、道、佛文化融会贯通的国学大师之一,在台湾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佛教界、国学界、传媒界对叶曼大师的评价都极高。
关于“上大学”,叶曼大师还有过一个阴差阳的故事——
, 百拇医药
“北大、师大、清华,我最想进的是清华,原来进附中就想进清华,大学就更想进清华了。那时就想,我一定得进清华,可以好好念书,有庚子赔款呢。清华呢,我在报纸上看看,找不到自己的名字,便荒唐地给了自己结果——未录取。而师大是第一名,因为我考国文系,那很简单。北大,一看是试读生,我担心,要试读不好就没学校念了,所以我就没去北大。但是北大之所以称我为试读生,是因为我的数学实在太差了。按标准,数学、国文、英文算三门,这三门必须要达到某种程度,由于我的数学实在太差,所以学校不能录取,但是胡适看了我的文章,说这学生一定得录取,就是因为一篇作文。作文题目,是你生平感到最悲哀的一件事,或者最喜欢的一件事,或者最感动的一件事——我就用悲哀的这件事描述我父亲的过世。当时父亲刚去世不久,伤感还很深,我简直是一边哭一边写这篇文章。胡适看了以后,就说这学生一定得录取,其他老师说她数学差一点,胡适又说,好了,想办法让她来吧,我给她作文第一,这个学生不能丢掉。所以给我安了个试读生的名字。”
这样,一开学到北师大上课了的她,又被找回了北大法学院。可是,叶曼心里最想上的还是清华。直到五十年后,清华的一份通知追踪到台湾,上面说:50年前,我们录取了一个学生,编号都有了,但她没有报到。
, http://www.100md.com
在北大就读期间,叶曼选修了胡适的“中国哲学思想史”、陶希圣的“中国古代社会史”、钱穆的“中国通史”、闻一多的“楚辞”。这些大师级学者的课程,为她日后得以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在世界各地介绍中国文化的精髓打下深厚基础。
大学毕业后,叶曼与同年考入北大的同学、当年的全科状元田宝岱结为伉俪,后随丈夫辗转世界各地。她曾于辅仁大学任副教授,主编过《妇女杂志》,以叶曼信箱为读者所称颂。在游历世界各地期间,她接触到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不同西方宗教,又研学佛教、道教、儒教,对东西方文化,哲学与宗教有独到见解。
而叶曼大师与佛教真正的结缘,已是人到中年。那时她每天思考“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她在各种宗教教义中苦苦寻找,却没有找到任何答案。通过她的一位朋友,她认识了南怀瑾老师。南先生并不直接答复她,而是让她第二天来听讲,听《楞严经》。叶曼“自从一见楞严后,不读世间糟粕书”——心中的满足和喜悦无法用言语形容。听了半卷之后,她要求南老师重新再讲,于是南老又重新讲一遍,其他人也陪着她再听一遍。她捧着《楞严经》如获至宝,用几年时间一遍又一遍研究《楞严经》。尽管如此,她总感觉自己与佛法之间依然隔着一道看不清的沟壑,那是“经是经,我是我”的障碍。她的内心仍然充满纠葛。而与南怀瑾大师的三次打禅七(连续打坐七天为一次),却意外地让叶曼对佛法有了更深的体会,从此以后死心塌地学佛。
, 百拇医药
南怀瑾先生是叶曼学佛的第一个老师。但几十年中,她逢师必拜。她的另一个老师是陈健民陈上师。叶曼读了他20本书,追到旧金山,他跑到了纽约,叶曼又追到纽约,终于见了陈上师,那时他已在喜马拉雅山下闭关27年。“当时南老师已经是博学多才了,但是比起陈上师还差一点,我怕南老师觉得我背师,我就跟他说我要去找陈上师。南老师人很好,他说这个人是个宝,他的宝贝多得不得了,你去挖这个人的宝吧。”
追随到名师的叶曼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她把哲学,基督教、道教、佛教,都钻研了个遍。尤其是接触佛学之后,她的内心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除了苦心学习佛法、解除内心困惑之外,叶曼大师在海外一直没有间断国学的研究,身在国外的她始终将国学当做文化经典,希望自己能为传统文化的“薪火相续”尽一份绵薄之力。她靠自己的努力在美国成立了文贤书院,通过录音、讲课等方式,将所学的儒、道、佛文化知识传播给当地人。
2006年她来京定居,一直在为筹备文贤书院在大陆落地生根的夙愿奔走。同时还要继续筹集资金,为贫困地区捐献希望小学。几经周折,文贤书院终于落成,对叶曼大师而言,就是一个夙愿的达成。从北大开始,到长江商学院、宗教局等单位的巡回讲座,更加让她感到自己多年的努力终于修成了善果。
学习其养生之道
叶曼大师95岁高龄,却鹤发童颜,耳聪目明。说到养生,叶曼大师也有自己的一套准则:
一是吃素。8岁那一年她开始吃素,那是因为她亲眼看到了羊被宰杀时的情形,那只羊要被杀前,跪在那里哭,目睹此情此景,那顿饭她就吃不下了,从此下决心不再吃荤。那时叶曼还是成长时期,需要足够的营养,尽管如此,她也管住自己,在外面都是以一碗素汤面打发。父母家人很着急,担心她营养不良。不过他们又想,这可能是, 百拇医药(麟 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