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国画的发展历史
国画,又称“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值得一提的是,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了区别于西方的油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国画是用我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国画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它每一个阶段的起源与发展,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见证与记录。国画的发展历史,也就是中国人审美表现的历史。没有画家的绘画时代
在国画发展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只有绘画作品留存,并无画家的记录。
中国绘画肇始于原始社会,其表现形式是岩画。顾名思义,岩画就是画在石头上的画。属于历史最悠久的绘画——在距今3万年左右的山西省朔县峙峪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发现了一件刻着似为羚羊、飞鸟和猎人等图像的兽骨片,猎人以此寄寓猎获野兽的意想和愿望。这种仿生图像的表现形式,为绘画的产生揭开了序幕。
新石器时代,人们在长期有秩序的定居生活中,掌握了制陶技术,并且在陶器制作和图案装饰的过程中,提高和丰富了艺术造型的能力。由于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先在陶坯上彩绘花纹后再烧制而成的彩陶。分布在渭水、泾水流域一带的老官台文化(距今约7000~8000年间)已有绘着简单纹样的彩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