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河北医药》 > 2005年第12期
编号:11094115
吸气峰压和套囊容量变化评估右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的可行性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2月1日 叶 靖 欧阳葆怡 董庆龙
第1页

    参见附件(275KB,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用吸气峰压(Ppeak)和套囊容量变化的量化指标评估无隆突钩右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管端位置的可行性。方法 拟行左侧剖胸手术的成年患者50例,静脉诱导后插入预先选定的右DLT,吸入地氟醚维持麻醉。按纤维支气管镜确认DLT管端位置和通气方式将观测过程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管端位置正确,双肺通气;第二阶段,管端位置正确,右侧单肺通气(OLV);第三阶段,管端进入右中间支气管,右侧OLV;第四阶段,管端处在右支气管开口,右侧OLV。每阶段机械通气15min后,记录Ppeak和分钟通气量。管端改变位置后,保持气管和支气管套囊压分别为25 cmH2O和20cmH2O,记录套囊注气量。结果 与第一阶段比较,第二、三、四阶段Ppeak值上升(P2O的注气量在第三阶段下降,第四阶段上升(P2O,支气管套囊注气量≤第一阶段的60%作为判定管端过深的指标时,特异性达92%、预报管端错位阳性率达90%。结论 单肺通气时,Ppeak超过27cmH2O,并超过双肺通气时的1.6倍,支气管套囊注气量下降至双肺通气时的60%以下,应高度怀疑右DLT管端发生过深移位。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吸气峰压;套囊容量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5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