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毒性肝炎谷氨酰转肽酶检验的临床意义
第1页 |
参见附件(79KB,1页)。
本文分析152例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变化,探讨其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52病例来源于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其中慢性轻度30例,中度60例,重度20例,肝硬化42例,其中9例经肝活检证实,诊断符合2000年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西安)修订的诊断标准。男110例,女42例;平均年龄(36.76±21.65)岁。病例均为乙型肝炎,且排除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以及酒精性肝病、消化道肿瘤、阻塞性黄疸、胆汁性肝硬化等疾病。
1.2 实验室检查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均由本院检验中心常规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方差分析,应用poms软件完成。
2 结果
在慢性乙型肝炎,血清γGT水平随着慢性炎症轻、中、重度依次升高,而肝硬化组γGT水平低于慢性中度和慢性重度(见表1)。血清γGT水平随着AST、ALT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见表2、3),能够反映肝脏损伤程度,但与TB关系不太一致(见表4),当TB>280 μmol/L时,γGT水平无继续升高。
表1 γ谷氨酰转肽酶在慢性乙肝中的血清水平(略)
注:(2)、(3)与(1)轻度比较,P<0.01,(4)与(1)、(3)与(2)、(3)与(4)比较,P均<0.05
表2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与AST的关系(略)
注:(4)与(2)、(1)比较,(3)与(1)、(2)与(1)比较,P<0.01,(2)与(3)比较P<0.05
表3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与ALT的关系(略)
注:(1)与(3)、(4)比较,(2)与(4)比较P<0.01,(2)与(3)、(3)与(4)比较P<0.05
表4 血清γGT(U/L)与TB的关系(略)
注:(1)与(2)比较,P<0.01;(1)与(3)比较,P<0.05
3 讨论
γ谷氨酰转肽酶分布在肾、肝、胰等实质性脏器,在肾内含量最多,但肾脏疾病时血中此酶增高并不明显,认为与经尿排出有关。目前在临床上γGT主要用于肝胆疾病的诊断,肝脏中γGT主要局限于毛细胆管和肝细胞的微粒体中。此酶在急慢性肝炎、肝胆的良恶性肿瘤、阻塞性黄疸、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酒精性肝病等多种疾病均可升高。本文在排除相关性疾病的情况下,探讨其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变化,发现此酶与转氨酶的变化较一致,随着ALT、AST的升高而升高,在TB<85.5 μmol/L时,γGT随其升高,而TB>85.5 μmol/L时,γGT并无明显增加,这可能与例数少及胆酶分离有关。正常血清中γGT含量较少,肝细胞浆中含量较高,故血清γGT活性测定对肝细胞损害性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1]。本文统计发现,在慢性轻、中、重度乙型肝炎,γGT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依次升高,故说明其能反映肝细胞的坏死程度。有研究提示γGT既与肝脏炎症也与肝脏纤维化有关,能反映出肝脏炎症和(或)纤维化的程度[2],与肝组织病理有很好的相关性[3],但本文发现肝硬化患者γGT水平低于慢性乙肝中度和重度,似与报道不一致,故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还需继续积累病例,进一步观察。总之,γGT水平与转氨酶关系较密切,是反映肝脏炎症程度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参考文献
1 刘锡光.病毒性肝炎实验诊断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89.
2 王功遂,刘梅华,姜湘宁,等.血清谷氨酰转肽酶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价值.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120122.
3 茅益民,杨文卓,李成忠,等.慢性肝病临床与病理关系的对比研究.肝脏,2000,5:743749.
作者单位: 050051 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9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