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手术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
第1页 |
参见附件(101KB,1页)。
心脏病患者,由于疾病、手术、环境、家庭、社会等因素,构成复杂的心理活动,可严重影响手术效果与预后。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对保证预期手术和术后康复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1 079例心脏病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因素分析和实施心理护理,收到满意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991年5月至2004年12月,我院行心脏手术1 079例,其中男572例,女507例;年龄2~66岁;体重12~96 kg。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术908例、二尖瓣狭窄行扩张分离术106例、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36例、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剥脱术25例、心脏外伤修补术4例。
2 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
恐惧、忧虑、紧张、悲观是心脏手术患者最为常见的心理活动,严重影响患者睡眠、休息、纳食,甚至引起血压升高,诱发心律失常或产生精神症状,而影响手术或术后恢复。因此,认真分析掌握其心理活动,及时有效的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精神愉快、情绪稳定,增强自信心,主动配合手术治疗,以保证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
2.1 尊重患者给其信任、安全感 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十分敏感,热情接待患者,耐心解答问题,诚恳帮助患者解决疑难问题,经常与其相互交流信息,建立友好的护患合作关系。这样即可交流情感,又便于了解掌握患者心理反应,使患者感到被尊重重视。使之有所寄托愉快地接受治疗和手术。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要熟练、稳、准、轻、快,尽量减少护理过程中给患者带来的刺激和痛苦,在患者心目中树立起护士的威信,使其有安全可靠感。
2.2 重视术前心理学指导 (1)术前患者多想了解有关手术的问题,如:自身情况、麻醉问题、医生技术水平,手术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希望早日手术、又担心手术效果与预后等,使他们焦虚不安、忧心忡忡。针对患者这种心理活动及所提出的有关问题,应用深入浅出、科学易懂的语言就手术的目的、必要性、效果、手术前后如配合治疗护理以及医生技术水平等予以说明,解除其焦虑心情及失落感,使其增强手术治疗信念,主动配合治疗。例如:患者,男,47,岁,以缩窄性心包炎收住院。经1个月的药物治疗,患者食欲增加,浮肿、腹水减退,为手术创造适宜条件。但在手术的前两天,病人异常紧张、忧虑不安,每餐进食量明显减少,经了解患者是担心手术效果而要放弃手术。针对患者这种心理,通过引用斯塔林定律,讲明手术是将束缚心脏增厚的心包解除,使心脏恢复正常的收缩、舒张范围,伸长心肌纤维长度,增加回心血量,增强心肌回缩力,从而改善心功能和体循环淤血症状,达到手术治疗目的。通过耐心解释,使患者了解到手术的必要性,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2)术前向患者介绍监护室常用的仪器及留置各种引流管目的。如:呼吸机、监护仪、吸引器等工作时发出的音响,是机器工作时的正常现象。术后留置胸腔、纵隔引流管,是引流出胸腔纵隔内的渗血、渗液,有时可能有不适感,一般术后48~72 h即可拔除。通过介绍可使患者术前熟悉监护室环境和术后留置各种管道的重要性,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减少焦虑心理及术后痛苦感。(3)做好久病、心衰或心律失常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这项护理难度大,他们的心理活动很复杂,往往由多种因素构成,即担心能否实施手术或能否承受手术,又担心手术效果,尤其是自费患者,由于手术费用较高,经济负担重,怕人财两空。常表现为神情抑郁、忧伤绝望。针对这类患者,可通过与其交谈、暗示、诱导等方式,使之倾诉心理话,以便真正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心理援助。也可邀请恢复期患者以现身说法,实现良好的心理传递作用,解除患者由于疾病、家庭、社会、经济等因素造成的疑虑和消极情绪,以激发患者治愈的期望和信心,促进患者恢复心理平衡,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保证按期手术,并有利于术后康复。例如:患者,女,36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房颤心律,心功能Ⅳ级,曾有咯血及心衰史,体质虚弱,经用强心利尿药,心衰有所控制,心功能转为Ⅲ级,需要继续巩固治疗效果,才能给予手术。但患者情绪极为低落、忧伤、寡言少语,有时自己偷偷的掉眼泪。经与患者及其家属交谈,了解到患者是看到比自己入院晚的病友,已做手术,误认为自己由于心功能及体质状况差,不能手术治疗而悲观失望。针对这种心理,我们组织患者及其家属以宣传卫生知识的方式,有意识的讲解该疾病的病理发展及术前治疗、手术各阶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又反复与患者交谈,讲明心衰虽然已经控制,但需要进一步巩固心功能,以便承受手术,保障术中、术后安全。经与患者分析病情与手术之间的关系,传递治疗效果、身体恢复进展的信息,使患者明了术前纠正心功能的重要性,使其从绝望中解脱出来,愉快地接受治疗。
2.3 加强术后心理护理 (1)术后患者渴望得到手术成败的信息和亲人的安慰,表现为忧虑、紧张、恐惧和失助感。针对这种心理,我们在患者麻醉醒来时就亲切的告诉他,您的手术做完了,目前情况良好,并示意祝贺,使患者清醒后就有一个手术顺利安全感,从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战胜疾病的信念。(2)对恐慌或精神紧张的患者,监护人员应以热情、亲切的言行去感化他们,如:给患者擦汗,按摩下垂部位,抚摸患者的前额或四肢皮肤,给予患者精神安慰,使其感到如亲人所在一样温暖,以解除其疲劳及失助感。(3)术后亦可根据患者心理需求,随时向患者交流病情好转的信息,使患者有一个手术成功感。对术后常出现的发热、疼痛等反应,应表示同情,作出合理解释,给予处理,解除其紧张心态,以稳定情绪,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单位: 067000 承德医学院护理系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1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