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致伪膜性肠炎62例临床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188KB,2页)。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抗生素所致伪膜性肠炎研究,总结临床经验教训,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1998年至2005年62例临床使用抗生素引起伪膜性肠炎的患者从年龄、性别、合并疾病、抗生素的使用种类、时间、发病时间、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 伪膜性肠炎多发于合并有长期慢性疾病、年龄大、体质差、术后及抗生素应用不规范的老年患者。结论 抗生素应用不合理是引起伪膜性肠炎的主要原因,对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老年患者出现腹胀、腹泻现象时,首先应考虑有无伪膜性肠炎。
【关键词】 伪膜性肠炎/诊断;伪膜性肠炎/治疗;抗生素/治疗应用;去甲万古霉素
伪膜性肠炎是多见于结肠上覆盖伪膜的急性粘膜坏死性炎症,89%~100%是由难辨梭状杆菌(CD)所致[1],常发生于使用广谱抗生素、某些严重疾患及手术后肠道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过度繁殖,释放毒素引起以腹泻为突出表现的肠道症状和毒血症。起病突发,发展迅猛,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病死率高达10%~38%[2],尤以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多见,结肠镜检查见典型的伪膜有确诊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8年至2005年收治患者62例,其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28~86岁,平均68岁,其中>70岁者40例占64.5%。骨科手术后43例,手术后伤口感染8例,急性肠道感染5例,急慢性胆道感染3例,烧伤、颅脑外伤等其他疾病3例。腹泻前所用抗生素为头孢类41例,喹诺酮类7例,青霉素类4例,大环内酯类3例,林可霉素2例,其他类抗生素5例。其中单用一种上述抗生素27例,两种以上35例。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剂量均按成人剂量,在使用抗生素时发生腹泻38例,停止使用抗生素后发病24例,腹泻前抗生素应用时间最短3 d,最长24 d,平均8 d。
1.2 临床表现 (1)腹泻:全部病例均有水样腹泻,每日5~20余次,其中呈黄绿色31例,海蓝色17例,粘液脓血便11例,大便中可见膜状漂浮物16例。(2)腹痛:脐周及中下腹隐痛46例,曾发生阵发性剧痛4例。(3)全身中毒症状:发热(体温38~39℃)、乏力47例,休克、神志改变4例。(4)轻至中度腹胀52例,恶心、呕吐8例。(5)大部分病例在病变初期肠鸣音亢进,随着病情的加重,肠鸣音逐渐减弱,甚至出现腹膜刺激征。
1.3 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升高56例,水电解质紊乱47例,低蛋白血症43例,低钠血症32例,粪检见脓细胞、大便涂片革兰阳性杆菌23例,大便常规细菌培养全部为阴性。结肠镜检32例均有粘膜充血、水肿,可见黄白色伪膜。开始腹泻到确诊时间3~6 d,平均4 d。
1.4 误诊疾病 急性细菌性痢疾12例,细菌性结肠炎6例,急性肠炎6例,溃疡性结肠炎3例。
1.5 治疗与归转 治愈57例,死亡5例,其中3例突然发病,来势凶险,症状无特异性而误诊误治,2例由于患者年龄大,体质差,合并有严重的心血管及肝肾疾病。全部病例在确诊后立即停用或改用抗生素。轻度病例给予口服万迅(去甲万古霉素,华北制药厂生产)0.4 g,每6小时1次,严重病例静脉滴注万迅,成人每天1.6 g,分2次用。同时口服金双歧调整菌群失调,4片/次(0.5亿/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同时加强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 讨论
伪膜性肠炎患者一般都有使用抗菌药物或抗癌药物的病史,停用抗菌药物后仍发展为伪膜性肠炎,这—特点有利于临床工作中对该疾病的认识[3]。据我们临床统计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发病占73%,停用抗生素后发病占27%。出现伪膜性肠炎不—定都是由难辨梭状芽胞菌所致。在我们本组病例中有5例未检出难辩梭状芽胞菌。腹泻程度和次数不一,轻型病例,大便每日2~3次。重者有大量腹泻,大便每日可达30余次,有时腹泻可持续4~5周,少数病例可排出斑块状伪膜,血便少见。腹泻为本病最主要的症状,常伴有轻度腹痛,有时腹痛很剧烈,并见腹胀、恶心、呕吐,易被误诊为急腹症、手术吻合瘘等。腹泻严重者可在短期内发生低血压、休克、严重脱水、电解质失平衡以及代谢性酸中毒、少尿,甚至急性肾功能不全,还可导致心动过速、发热、谵妄以及定向障碍等毒血症表现。本病多发于免疫功能低下、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及外科手术后患者,老年人由于其生理特点及多伴有慢性疾病,尤为多见,本文统计老年人达64.5%。回顾总结本组病例均存在抗生素药物使用量过大、广谱抗生素使用过滥的情况,尤其没有考虑老年人普遍存在肝脏代谢率低下、肾脏排泄功能下降、药物在体内的蓄积现象随年龄的增长而加剧的情况,所以在成人年龄组使用不会发生问题的药物剂量,对老年人就可能出现问题,应值得我们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和遵守外科基本原则,尽量不用或少用抗生素,不能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对需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应先做抗生素敏感试验,根据其结果使用有效抗生素。无条件或条件不允许时,应根据诊断,在引起该病的常见细菌和抗生素的抗菌谱加以选用。药物剂量应按照年龄、病情而定,以较小剂量为宜。尽量口服或肌肉注射,以减少纯吸收。应尽量避免静脉给广谱抗生素,非用不可时,其剂量、浓度、速度,均应偏小、偏低、偏慢,且应把1日剂量分次给予,必须纠正1日剂量短时间内一次静脉给予的办法。针对老年人用药剂量应从50岁开始,每增加1岁应减少成人用量1%,60岁以上用成人剂量1/3,70岁用1/4,80岁用1/5;须从最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至最佳剂量[4]。除去甲万古霉素外,几乎所有抗生素均可致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及至伪膜性肠炎,其中以氨苄青霉素、氯林可霉素、头孢菌素等最常见,广谱抗生素较窄谱高10~70倍[5]。头孢类41例(66.1%),喹诺酮类7例(11.3%),青霉素类4例(6.5%),大环内脂类5例(4.8%),林可霉素2例(3.2%),其他类抗生素5例(8.1%),和上述观点基本吻合。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如果临床征象符合伪膜性肠炎,连续直接涂片查大便杆球菌比例是一种最简单而方便的诊断方法,正常人大便杆球菌比例为3.5~5∶1。虽然早期大便杆球菌比例并不失调,为4∶1或3∶1,但一般1~2 d后杆球菌比例明显失调为1∶1或倒置,即可确诊。不一定要等待大便培养或血培养,以防延误治疗。一旦高度怀疑或确诊本病,首先应立即停用所有抗菌药物,其次要加强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难辩梭状芽胞杆菌对甲硝唑和去甲万古霉素敏感,目前提倡的用药方式是用甲硝唑和去甲万古霉素口服,但甲硝唑的使用有可能使肠道菌群失调进一步加重。如果不是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导致的伪膜性肠炎,用甲硝唑治疗是无效的;当病情发展到严重腹膜炎导致肠功能障碍时,口服去甲万古霉素不能达到病变部位。所以,在不能肯定病原菌的情况下,尤其是病情危重时,以去甲万古霉素静脉用药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Robert Fekt.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associated diarrhed and colitis.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1997,92:739750.
2 李国昌,周祖珉,孙兆发消化系急症内外科抢救指南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123
3 Wei SC,Wong JM,Hsueh PR,et al.Diagnostic role of endscopy,stool culture and toxin Ain clostridium difficile associate disease.J Formos Med Assoc,1997,96:879883.
4 谢雁鸣老年常见病用药指南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7
5 郑芝田胃肠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696
作者单位: 710054 陕西省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