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河北医药》 > 2006年第3期
编号:11041509
早期家庭干预对改善高危儿认知发育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日 张坤尧 张伟忠 赵 萍 严文康
第1页

    参见附件(174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家庭干预对高危儿认知发育的影响。方法 80例高危儿分为干预组40例和未干预组40例,参照鲍秀兰早期教育资料制定的干预计划。采用家庭式干预模式对干预组患儿进行早期干预,两组患儿定期随访,以《Bayley智能发育量表》和《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进行发育评估。结果 6月龄始干预组各年龄段患儿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显著高于未干预组(P<0.01);1岁时Gesell智能检查,干预组五大能区发育均先于未干预组,尤以精细动作、语言、适应性及个人社会交往更明显。结论 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家庭干预,系统管理,可促进其认知发育,减少伤残发生。

    【关键词】 高危儿;早期干预;认知发育

    Study on the effect of early family intervention on highrisk infants'cognitive development

    ZHANG Kunyao,ZHANG Weizhong,ZHAO Ping,et al.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Huizhou Central Hospital,Guangdong,Huizhou 5160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arly family intervention on highrisk infants' cognitive development.Methods 80 highrisk infa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intervention group (n=40) and nonintervention group (n=40).The infants in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early intervention.The infants in both groups were followed up regularly and were examined according to the “Bayley intelligenceexamined table” and “Gesell developmentdiagnosis table”.Results The mental development index (MDI) and physical development index (PDI)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of children in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nonintervention group (P<0.01) from they were 6 months old.The children in both groups were tested according to the “Gesell developmentdiagnosis table” when they were one year old,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ive functional areas between the two groups,especially in careful movement,speech,adaptability and personal social contact.Conclusion Early family intervention coul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highrisk infants.

    【Key words】 highrisk infants;early family intervention;cognitive development

    高危新生儿(高危儿)是一组具有高度危险性的新生儿,有较高的病死率和伤残率[1]。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设立和抢救技术的提高,高危儿的存活率显著提高。研究显示高危儿的认知发育落后于正常儿童[2],因此对高危儿开展早期干预显得十分必要。本研究通过对高危儿在0~3岁进行早期干预,以促进其智力、运动发育。本文是对完成2岁阶段研究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住院并成功随访24个月的高危儿80例,均经头颅CT、脑电图、染色体、TSH检查排除遗传、代谢性疾病。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未干预组40例。高危因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5例,早产儿20例,低出生体重儿17例,颅内出血9例,窒息6例,重症感染2例,胆红素脑病1例。两组患儿的父母文化水平、职业分布、家庭收入、居住社会环境及患儿疾病构成情况均相仿,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干预内容:根据婴幼儿发育规律及小儿存在的功能缺陷,参照鲍秀云编著的《挖掘儿童智能始于零岁》[3]和《婴儿运动训练和喂养指导》,制定出早期干预方案,对干预组患儿在动作、语言、认知能力及个人社会交往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同时加作按摩及婴儿操,对肢体活动障碍、肌张力改变及确诊为脑瘫或疑似脑瘫的患儿做手法运动治疗,每次治疗30 min,每天1~2次,同时辅以针灸、按摩、理疗。(2)干预程序:干预的实施以家庭为基础,工作人员向家长解释早期干预的目的是为改善患儿的预后并征得家长同意。干预前按计划对家长进行培训指导,通过定期门诊随访了解干预实施情况并指导干预,采用初评估干预再评估指导干预再评估干预…,最后评估的程序进行,根据每次评估结果指导下一步干预计划的实施。1岁内每月指导家长一次,1~2岁每2个月指导一次,每次至少30 min。(3)智能测查:两组患儿于第3、4、12、18个月采用湖南医科大学编制的《Bayley婴儿智能发育量表》分别测定其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所有患儿1、2岁时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进行智能发育检查。(4)保健措施:两组患儿接受常规体格检查和育儿指导,包括有关喂养、疾病预防等知识的宣教。仅干预组的患儿接受上述干预措施。(5)质量控制:统一制定干预大纲、干预方案,固定干预指导工作人员,智力测查者通过专门训练,不参与干预,保证智测结果可靠。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ayley智能发育量表评估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小儿MDI、PDI比较(略)

    注:与未干预组比较,*P<0.016月龄时干预组MDI、PDI均高于未干预组,由此可见该干预措施不仅对智能发育效果明显,对心理运动发育也有明显促进作用。

    22 1岁时Gesell发育诊断量表智能检查结果 见表2。

    表2 两组小儿1岁时Gesell发育诊断量表结果(略)

    注:与未干预组比较,*P<0.05,**P<0.01干预组五大能区DQ均高于未干预组,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会交往及适应性四大能区干预效果更加显著。

     3 讨论

    婴幼儿智能发育受许多因素影响。在本文研究中,注重小儿在一些生物和社会环境条件下的对比,两组在这些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智测者不参与早期干预,避免其主观性,因此智测结果可靠,具有可比性。

    31 早期干预可促进高危儿认知发育 本研究结果显示,3月龄时两组患儿MDI、PDI差异无显著性,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6月龄时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1岁时Gesell智能发育量表测试显示,干预组患儿五大能区发育优于未干预组,除大运动两组差异存在显著性外(P<0.05),其余四大能区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这说明早期干预可促进高危儿认知的发育,改善其预后,且干预时间越早越好,与国内文献报道相符[4-6]。Weisglas等[7]对79例高危儿的预后研究显示,有生物学高危因素儿童,生活在具有丰富刺激的环境中,其认知延迟的状况能得到改善;反之无论生物学高危因素严重与否,如果在刺激贫乏的家庭环境中抚育,其认知发育水平是下降的。本研究再一次证实了早期干预可促进高危儿认知发育。大运动之所以没有显示两组之间差异非常显著,是因为大运动发育不仅与脑发育有密切关系,还与脊髓、肌肉及自身发育规律有关。鲍秀兰等[8]研究显示,运动发育方面干预组与未干预组差异不明显,认为运动发育可能受自然规律的限制。

    32 早期干预的必要性 据统计,我国现在每年出生2 000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占活产新生儿的5%~10%,有的高达20%以上;早产儿发生率占活产婴儿的5%~6%;极低体重儿占新生儿的0.5%~1.2%,部分可有不同程度伤残[9]。随着NICU的建立,高危儿的存活率明显上升,与此同时伤残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每年约有几十万婴儿可能在以后成为伤残儿童,改善这类患儿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倍受关注,因此高危儿的治疗不能仅限于新生儿期,必须在出院后加强管理,进行系统的早期干预和随访。早期干预的介入打破了以往单纯药物治疗疾病的概念,适应当前的医学模式,为改善高危儿的预后开辟了新的道路。

    33 家庭式的干预模式行之有效 干预的形式也决定了其效果。家庭是小儿及其成员共同活动的天然场所,父母是儿童有效的教育者,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促进高危儿的发展。本研究的干预模式是家庭式的干预模式,因此家长的决心和配合是早期干预的关键,通过家庭干预是最有效的途径。家长对小儿的干预增加了与小儿的接触机会,增加了母子之间语言的交流,亲情的交融,这对小儿神经系统是良好的刺激,家长与小儿一起做亲子游戏,有助于提高小儿的感知觉、运动和社会交往能力,增加母子依恋,促进小儿神经心理的发展。通过定期随访,医生亲自示范,指导家人对患儿进行训练,这样即生动形象,又易于理解、操作,克服了文化低的家庭参与干预的困难。医生面对面与家长交流,使科学育儿知识渗透到患儿家庭。良好的干预效果促进家庭的健康行为发展,家长更有信心接受治疗。此法简单、易行,经济且有效,可推广应用,也克服了家长文化低或家庭收入低的弊端。

     参考文献

    1 王幕迪主编儿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6

    2 周晓玉,钱家萍,许植之,等早期干预对高危儿预后影响的研究中华儿科杂志,2001,39:616619

    3 鲍秀兰,孙淑英主编挖掘儿童潜能始于零岁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130

    4 赵萍,周春梅,廖火生,等早期干预对改善HIE患儿智力发育的研究临床儿科杂志,2002,20:911

    5 王冀平高危新生儿的早期干预河北医药,2004,26:414415

    6 赵虹光早期家庭干预对高危新生儿智力的影响中国全科医学,2004,7:14021403

    7 Weisglas KN,Baerts W,Smrkovsky M,et al.Effects of biological factors on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very low weight children.Pediatrics,1993,92:658660.

    8 鲍秀兰,孙淑英,王慧敏,等0~2岁小儿早期教育的效果临床儿科杂志,1995,13:198199

    9 韩玉昆,付文芳,许植之主编实用新生儿急救指南第2版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4146,337338

    作者单位: 516001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医院儿科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