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河北医药》 > 2006年第3期
编号:11041466
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日 马 敏
第1页

    参见附件(184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训练。结果 经康复护理训练后,两组患者上、下肢活动能力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实施康复护理训练,有利于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运动能力和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 脑卒中;肢体功能;锻炼;康复

    脑卒中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很高,据统计80%的脑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目的是改善运动、语言、认知和其他受损功能[2],使患者恢复自主活动、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尽可能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文对两组康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康复护理训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经CT或MRI确诊脑出血或脑梗死,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6岁;脑出血10例,脑梗死20例。对照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64岁;脑出血7例,脑梗死23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康复训练的评定方法 经过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训练后进行评定。在患者入院第1周和出院前,对两组患者采用Brunnstrom 6期评定法评定上下肢体的功能,运用Barthel生活活动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3],两次评定由一人完成。

    13 康复护理训练方法 (1)病情早期:即卧床期,主要是防止并发症和“废用综合征”。采用健侧卧位,每2小时翻身1次,预防或减轻上肢的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腕关节掌曲、手指屈曲;预防下肢的外旋、内翻、足下垂、挛缩、髋关节伸直等异常模式的出现和加重。(2)病情稳定期:无进行性卒中的发生,生命体征稳定后48 h,根据偏瘫的不同阶段和患侧肢体的功能状况循序渐进地进行。①肢体康复训练:对偏瘫肢体关节做无痛范围的曲、伸、内旋、外展被动活动,主动辅助活动。借助滚筒、沙磨板等器具进行上肢分离运动及控制能力训练、下肢的床上桥式运动,同时训练健侧肢体。②翻身训练:协助患者向健侧和患侧做翻身训练,逐步从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3)恢复期: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步行训练、手的技巧性、四肢的精细协调训练。此期要求出现了大关节的分离运动,体位平衡较稳定并能重心转移,才可以开始步行训练。步行锻炼的程序是:离床站立踏步抬腿侧移迈步,迈步时不要硬拉,可用一根绳子套于患侧脚中部协助抬脚起步。运用正确的姿势反复训练握笔、穿脱衣裤,协助患者逐步学会洗脸、刷牙、入厕等。(4)心理康复护理:根据观察组患者心理的不同阶段给予疏导、支持、鼓励,疏导其家属亲友对患者的宽慰,树立力所能及的生活目标,使其在良好情绪中积极主动锻炼。具体方法如交谈、填问卷、填心理测评表,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患者的信任是心理护理取得成功的关键;护士必须尊重、同情患者,语言、行动、表情都要给患者亲切感、信任感;耐心、细心做好解释工作,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消除不良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1.4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康复护理训练前后的Brunnstrom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Barthel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康复护理训练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比较(略)

    第1周两组间相比,上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前与第1周相比,两组间上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差异均显著(P<0.05);而出院前两组比较,对照组远不如观察组,其中上下肢运动功能差异非常显著(P<0.01),生活活动能力及Barthel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果显示,康复护理训练对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

     3 讨论

    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或功能上具有重组能力或可塑性,康复护理训练促进了代偿和重组的产生。

    3.1 早期的康复护理训练 以给患者静态的、被动的抗痉挛体位治疗为主[4]。采用被动患肢活动的刺激方式,一方面增强了患侧的感觉刺激输入,降低了患者对偏瘫肢体的忽略现象。另一方面,通过对偏瘫肢体、关节的无痛范围活动,既防止活动范围低下,又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同时对健侧肢体训练,促进其对患侧肢体恢复的影响。通过反复进行翻身、坐位、立位、步行训练,输入正确的运动模式,经传入、传出冲动的反复刺激,在病灶周围形成新的神经通路,充分发挥中枢神经的代偿作用,从而建立肢体由高级中枢控制的运动模式[5]。经过日常生活运动训练,促进随意、协调、分离的正常运动模式建立。为整体功能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32 心理防御机制作用,直接影响康复成效。当患者处于兴奋状态及良好情绪时,神经抑制解除,这时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6]。因此,应通过心理疏导和消除心理障碍,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本组资料结果表明,早期采取积极的、正确的康复护理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效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欧海宁,康健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综合康复治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9,14:106

    2 程学铭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脑血管疾病第1版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34

    3 谢得利现代康复护理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8122

    4 刘岩,李友莲,黄建萍,等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训练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112

    5 郭国际,郭铁成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康复治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171

    6 张捧玉,荀凤阁,周群拉,等早期强化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252

    作者单位: 516001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