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河北医药》 > 2007年第12期
编号:11532411
复方苯乙哌啶片中毒8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日 《河北医药》 2007年第12期
     复方苯乙哌啶为非特异性止泻剂,用于治疗急慢性功能性腹泻,由于止泻作用快,儿科临床应用较多,但用量不当可引起中毒。我科于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复方苯乙哌啶中毒患儿8例,现将临床资料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例复方苯乙哌啶中毒患儿,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6个月~3岁,其中6个月~1岁4例,~2岁3例,~3岁1例。

    1.2 中毒原因及剂量 其中原发病为病毒性肠炎6例,细菌性肠炎2例。4例遵医嘱,因服药时呕吐,家长反复喂而出现中毒症状,2例未遵医嘱超量服,2例属医生用药剂量不合理。剂量为1次口服1/2~3片,共服1~7次不等,按年龄及体重折算,每次超过正常剂量3.5倍。服药后出现中毒时间4h至3d,均在服药后5 h至3 d就诊。

    1.3 临床表现 均有明显临床症状,其中嗜睡7例,面色潮红5例,高热3例,昏迷、两肺布满水泡音2例。

    1.4 治疗方法 入院后立即停药,吸氧、持续监护,继续治疗原发病。并给予洗胃、导泻、静脉输液促进药物排出,能量合剂保护心脑细胞等治疗;此外迅速给予纳络酮每次0.1 mg/kg静脉推注以解除呼吸抑制,催醒;然后根据病情,小剂量纳络酮维持3~8 h。

    2 结果

    经以上处理,全部患儿于治疗3~24 h后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发生。1~3 d后8例患儿症状完全消失,原发病治愈,随访3个月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复方苯乙哌啶又名复方地芬诺酯,每片含盐酸苯乙哌啶2.5 mg,硫酸阿托品0.025 mg,口服后迅速由胃肠道吸收,2 h后达血峰浓度。近49%苯乙哌啶以代谢物由粪便排出。96 h后尚有13.7%的原药及代谢产物由尿排泄。小儿用量尚未统一,通常2岁以内,每次服1/4片,每日3次较安全,6个月以下婴儿肝肾功能不完善,解毒及排泄功能不足,小剂量连续服用也可能引起蓄积中毒。该药属动力型止泻药,具有收敛及减少肠蠕动的作用,用于治疗非感染性腹泻。其机制为苯乙哌啶直接作用于肠平滑肌,抑制肠黏膜感受器,消除局部黏膜的蠕动反射而减弱肠蠕动,同时可增加节段性收缩,使肠内容物通过延迟,有利于肠内水分的吸收。阿托品松驰内脏平滑肌,抑制腺体分泌,故达止泻作用。副作用为服药后偶见口干、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思睡、烦躁、失眠等,减量或停药后消失,过量服药可产生呼吸抑制和昏迷。由于基层医生和家属对该药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认识不清,使用不当,易致中毒。中毒后早期表现为阿托品期,以突然发生的不易控制的高热及广泛皮肤潮红为特征;后期为阿片样中毒症状,即中枢抑制、呼吸抑制。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临床上常表现为混合症状。

    复方苯乙哌啶中毒应采用综合治疗措施,洗胃、导泻,加速毒物排泄,除此以外,应尽早应用纳络酮。因复方苯乙哌啶中毒实质是对阿片样高敏或中毒。纳络酮是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可降低血浆β内啡肽水平与分布在心、脑等部位阿片受体结合后,可解除阿片类物质对脑、心跳、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使中枢性呼吸衰竭得以改善,抗休克、促醒。小剂量使用能迅速翻转吗啡样作用,从而消除呼吸抑制,增加呼吸频率及催醒。该药半衰期短、代谢快,无明显毒副作用。本组8例患儿服药均超过常规剂量,出现思睡、呼吸抑制,重者昏睡、昏迷;使用纳洛酮后均在3~24 h恢复正常,愈后良好。

    通过收治复方苯乙哌啶中毒抢救,体会如下:(1)基层医生对腹泻患儿治疗应尽量避免使用复方苯乙哌啶,尤其2岁内婴幼儿应禁用,以防止中毒的发生;(2)家长切不可图省事,在诊所自己购买药物随便服用,应请教儿科医生;(3)小儿复方苯乙哌啶中毒,尤其伴呼吸抑制及昏迷的,应采取综合治疗,尽早足量应用纳络酮治疗。, http://www.100md.com(张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