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妇女生活》 > 2014年第2期
编号:1185582
“英子姐姐”爱心传奇,终成中国网络助学第一人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0日 妇女生活 2014年第2期
     林达

    一个普通女子,凭着对学生的挚爱,在闭塞而荒凉的深山里坚守18年。面对贫困,一个被震撼的心灵发出呐喊——救救学生!于是她用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个鼠标,8年多来满腔热情创办助学网站,得到了海内外爱心人士的热烈响应,参与助学爱心人士近千人,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她已募集助学资金500多万元,惠及1600多名贫困学生——她就是中国网络助学第一人“英子姐姐”刘发英。

    扎根深山寻求网络助学

    1991年7月,21岁的刘发英从湖北枝城师范毕业。当时,她完全可以到一个条件好的地方去当老师,可她却毫不犹豫地来到了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一个叫黄柏山的地方。这里离县城有200多公里,群山连绵,交通闭塞,是长阳县最偏僻、最贫困的地区。

    风华正茂的刘发英刘海齐眉,十分俏丽,然而迎接她的却是一间土屋和一张脚腿残缺的木床、一堆乱草、一张破旧的桌子——这是学校为她安置的“家”。学校没有食堂,老师们都是自己在山上种菜,自己生炉子做饭吃。在家里是老小的刘发英哪里会做这些?但是从那一天开始,她必须要面对。更要命的是,学校经常停电,而山上又买不到煤油和蜡烛,刘发英只好打着手电筒备课、批改作业。困难远比她想象中严重。

    与学生接触以后,刘发英更是震惊:不少学生没衣服穿,吃饭都成问题,有的不得不中途辍学去打工。更触动刘发英的是,大山里的孩子对读书是那么渴望,但贫穷却毫不留情地吞噬了许多山里娃的希望,这深深刺痛了她的心。

    于是,除了认真教课,刘发英经常给家庭困难的孩子买学习用品、衣服,甚至为他们垫付药费。那时,她的月工资仅98.5元。“明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她总是这样安慰孩子们。话虽这样说,但当刘发英看到有的孩子因家境贫寒辍学时,她仍会伤心得落泪。同时她也明白,仅靠自己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改变孩子们的命运,于是,她不断向上面反映,争取教育部门的支持。

    2003年春,刘发英调任资丘镇白沙坪小学校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资丘镇位于长阳西部,距县城120公里。上任后刘发英立即对全校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调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2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