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妇女生活》 > 2018年第2期
编号:1183252
“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闫娟:做生命两端“器”约的桥梁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27日 妇女生活 2018年第2期
     宝蓉

    有一群人,从事着一项鲜为人知的新型职业:每天奔波在医院急诊室和重症监护病区,说服濒临死亡病人的家属捐献病人的器官,去挽救等待器官移植的危重病人。他们叫“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近日,笔者专访了山西省红十字会遗体捐献管理中心“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闫娟。闫娟坦言,受“死要全尸”“入土为安”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家属都无法接受将亲人的器官捐献给别人。在遭遇一些冷眼甚至辱骂后,她曾想过放弃,但最终因一些家属的善举,她又坚持了下来。在一次次的误解和支持中,她也得到了历练和成长……

    频遭冷遇劝捐路上险放弃

    2004年,闫娟从山西医科大学护理专业毕业,应聘到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当护士。3年后,她被调到了重症监护室工作。每天目睹着生命的凋亡,闫娟的心情很沉重:如果有移植器官来源,可能很多病人就不会死亡。

    2013年10月,闫娟在医院看到山西省红十字会下发的一则招聘启事——招聘有志于从事社会公共事业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应聘条件:从事医务工作且有1年以上工作经验者。工作内容:与濒临死亡的病人家属沟通,宣讲有关政策法规,完成捐献法律手续,说服并协助完成器官捐献全过程。

    看到这则招聘启事,闫娟心里一动。想到那些苦苦等待器官移植、一步步走向死亡的病患者,这个工作必须得有人牵头去做,她毫不犹豫报了名。可是真正做了“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她才体会到其中的艰辛和不易。刚开始,她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2014年1月,经过两个月的岗前培训,闫娟和来自于各地的12名志愿者,顺利拿到了“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从业资格证书。怀着紧张的心情,闫娟正式上岗了。协调员会根据红十字会网站提供的危重病人信息,带着资格证书,去醫院联络濒临死亡的“潜在捐献者”的家属。刚上岗那会儿,闫娟遇到的病人家属态度还算好一些,只是不理睬她或者请她离开,后来也碰到过态度很差的,直接撵她走甚至骂她。

    1月中旬的一天,闫娟找到一位因车祸导致脑死亡的伤员的家属沟通。当闫娟向伤员家属介绍了自己的身份,提出器官捐献的建议后,伤者家属情绪立刻失控了。伤者的妻子指着闫娟的鼻子骂道:“你不就希望我丈夫死吗?小心遭报应!”伤者的儿子揪住闫娟的胳膊挥舞着拳头大吼道:“你再敢说一句,我揍死你!”面对这样的情形,闫娟只好低头转身离开。没想到,伤者的妻子又追出来拦住闫娟,恶狠狠地说:“我手里要是有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24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