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妇女生活》 > 2019年第1期
编号:1180354
张弥曼:努力寻找在地球和时间中旅行的“鱼”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7日 妇女生活 2019年第1期
古生物学,杨氏,研究,立志报国,野外勘探,成就卓著
     凤凰

    2018年盛夏时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弥曼,凭借在化石记录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得201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荣誉称号。随后,张弥曼分别用英语、法语、汉语、俄语、瑞典语等语言发表了她的获奖感言。人们赞叹这位82岁古生物学家的幽默,也感动她为科研牺牲个人幸福的精神。立志报国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在研究鱼化石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可我们知道,您刚开始并不是研究这个的,能具体说说吗?

    张弥曼(以下简称张):我1936年出生于南京市,是家中长女。我父亲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任教,在神经生理学领域颇有建树。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就对生物、自然科学非常感兴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我们一家开始了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生活。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后,父亲带着全家逃散。1940年,我们搬迁到重庆北碚,后来,又辗转于江西等地。可以说,我的童年是在战火和硝烟中度过的。当年,日军疯狂轰炸重庆北碚时,我和怀有身孕的母亲在床下躲避,趴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父亲急匆匆地赶回家时,以为我们被炸死了,号啕大哭。那个年代,我亲眼看见日寇狂轰滥炸,人民流离失所,很多孩子因缺医少药而死去。我本人也得了疟疾,走路摇摇晃晃,曾连滚带爬地跟在逃亡的队伍后面,生怕死去。因为耳闻目睹过太多苦难,我发誓长大后要做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救亡救国。

    然而造化弄人,1953年,当时的中国正在朝工业化迈进,国家号召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地质科学行业。因为当年一句“地质报国”的号召,我放弃了从事医学工作的理想,毅然考入北京地质学院,从事地质研究工作,以期为祖国寻找矿产资源。

    记:那您又是怎么研究上鱼化石的呢?

    张:1955年,我被送到莫斯科大学学习古生物学。从地质学转到古生物学,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根本不知道该学哪类古生物学。有一天,曾在苏联访问的鱼类学家伍献文先生对我说:“要不,你就学鱼吧!”从此,我就开始了对鱼化石的研究工作。

    1960年,我回到祖国,顺利进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工作,开始了我的“学鱼”之后又“寻鱼”的生涯。

    记:这个工作需要您不断外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65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