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梅:首位“国际反腐败卓越奖”获得者的别样风采
研究,从法官到学者,专注反腐探研,平衡多重角色
一润王秀梅在国际舞台为中国发声
从法官到学者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大学毕业后,一开始从事的是什么职业?
王秀梅(以下简称王):我父亲是军人,受他的影响,我从小就喜欢严谨的东西,高考填志愿就选了法律专业。上大学时我发现,我对原则性最强的刑法学特感兴趣,在课堂上也最活跃。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工作,在选择业务庭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刑庭。一些同事笑话我,说我一个女孩子选什么刑庭啊。因为刑庭的法官经常会接触一些恶性犯罪案件,人性的黑暗面显露无遗,一般姑娘家回避都来不及。但在我看来,刑庭是规则性很强的地方,因为刑事案件讲法,而不像民事案件,更多的是讲理。就这样,我成了一名刑庭女法官。
记:后来为什么转向读研考博了呢?
王:1993年,我到中國人民大学攻读刑法学硕士。其间,我被最高人民法院选派赴美国进行为期一年的高级法官培训,先后在纽约大学法学院和纽约地方法院学习、实习。在美期间,我阅读了大量的英文专业文献。也是在那个时候,我了解到国际社会正在研究筹建国际刑事法院,而国内对这一新生事物的研究几乎空白。这激发了我的研究兴趣。硕士毕业后,我没有回天津法院继续当法官,而是报考了中国刑法学泰斗高铭暄教授的博士研究生。高教授是法学专业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导师,在我之前,他还从未收过女弟子。我考博时特意去问高老师能否收我,他说:“我的原则就是宁缺毋滥,只要你努力,考上了,我就会收。”在高教授的培养下,我成了中国国际刑法学的第一位女博士。
记:你丈夫对你读研、从事学术研究的态度怎样?
王:家人的支持让我感到十分暖心。我读研时英语成绩不大好,读英文文献时很多单词都不认识,基本上要花好几倍的时间查单词,效率很低。有一次我很气馁,回家后情绪不佳,结果第二天早上我起来时发现老公帮我查了所有的生僻单词。那一刻我真的非常感动,心里的郁闷一扫而光。今天我能够流利地用英语同别人交流,并在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与家人的支持、鼓励是分不开的。
记:是什么让你义无反顾走上研究国际刑法学的道路?
王:读博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9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