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也可以是懂生活情趣的时尚女性
一润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科研人员尤其是科学家,都是刻板、教条、固执、不修边幅、不顾生活的。而我,希望破除外界对科学家的这种偏见——
从汽车修配厂的翻砂工半路出家进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做科研
笔者:能谈谈您是怎么从事科研工作的吗?
阎锡蕴(以下简称阎):我1958年生于河南开封,进入基础生物学领域完全是半路出家。16岁那年,我到河南一家汽车配件厂当翻砂工,干的是很多人难以承受的重体力活。因吃苦耐劳,我年年获得“劳模”称号,短短4年就升为三级工。1977年恢复高考,我考入河南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中日友好医院工作。为了提高我的科研能力,单位派我到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实习。在那里,我遇到了时任所长贝时璋,人生从此改变。起初,我对理论完全不在行,只好从消毒、准备器械这些与医学沾点边的事情干起。不久,实验室一位老师生病休假,贝时璋提议:“能不能让阎锡蕴接棒?”就这样,我战战兢兢地接下了这个任务。为了不把实验做砸,我在老师们的鼓励下,埋头工作,有不懂的就向他们讨教。最终,实验达到了预期目标,我和老师们都很高兴。
笔者:那后来是贝老劝您留在所里做研究的?
閻:是的。就是那一次做实验,让我发现做科研很有趣。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我对那次实验仍记忆犹新。我在生物物理所的实习期是一年,期满后我对留在所里做研究还是回到医院当医生犹豫不决。最终让我决定改行做科研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贝老对我说的一番话:“我看你是块搞科研的料儿。你年龄还小,专业知识可以去补,况且医学对生物物理研究也有帮助……”事实证明,我日后在科研上的几次突破,都得益于医学与生物物理学的交叉优势。
笔者:留在生物物理所后,为强化专业知识,您下过不少功夫吧?
阎:留所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69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