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07年第7期
编号:11540026
“食衣住行信”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1日 《老同志之友》 2007年第7期
     10多年之前,北京人家很少有电话。我家的电话是全国政协给装的。我的两家邻居都借用过我的电话。

    今天,在北京,到处人手一机—手机。吃饭时候打手机,走路时候打手机,工作时候打手机。没有手机几乎无法生活了。这在北京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变化真快!

    美国成为每家有电话的“电话社会”是在100年间逐步实现的。北京成为每人有手机的“手机社会”是在近10年间刹那出现的。遥远的“信息时代”突然来到我的身边了。

    什么叫信息时代?不能一刻离开手机,这就是信息时代。当然还有电脑的网络。

    中国传统说法:“衣食住”,人生三件大事。孙中山加了一个“行”字(交通),成为“衣食住行”,为人生四大需要。现在,要再加一个“信”字(信息):“食衣住行信”,人生五大需要。

    信息化是全球化时代的主要特征。

    人是“信息动物”。“人为万物之灵”,善于利用信息。语言是最基本的信息载体。语言扩大人脑的信息储存,组织信息成为知识,利用知识应付环境。

    “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文字把语言传到远处、留给未来,开创“文明时代”。以语言和文字为基础,人们进一步创造各色各样的“传信技术”:电话、电报、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电脑、手机,日新月异,层出不穷。手机小巧玲珑,集多种功能于一掌:通话、短信、摄影、会面、名录、计时,等等,功能不断增加,将来还会有翻译电话,我说汉语,你听到英语。信息技术把全世界的亲朋好友都汇聚到眼前耳边,共度良辰佳节!

    在这样生动活泼的信息时代,不能不更新我们的生活概念:“食衣住行信”。

    编者揭“秘”

    看过此文,也许读者想象不到的是,年过百岁的周有光先生为本刊特撰的此文,竟然是他用电脑一个字一个字亲自“敲”出来的!

    周有光先生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每天用电脑写作。他说,我使用“双打全拼”在电脑上写文章,不用草稿纸近20年了,想写什么就打什么,得心应手,灵活自如,比手写爬格子快5倍,一天可做5天的工作。如此看来,这篇短文对他来说,可谓“小菜一碟”了!(楚 尧)

    周有光简介

    我国卓越的语言文字学家。一九○六年一月十三日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九二三年就学上海圣约翰大学,攻读经济学。后任职于江苏银行和新华银行,并由银行派驻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一九四九年上海解放后回国,任教于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经济学。一九五五年奉调到北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先后担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兼教育组副组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