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1年第15期
编号:12135640
从“依赖养老”到“独立养老”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老同志之友》 2011年第15期
     当代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面临着严重的现实困境,主要原因是现实社会已失去了传统中国家庭养老模式的客观基础。在这种情况下,独生子女的父母老年保障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转变老年人对子女赡养的依靠与期望的传统观念。全社会在提倡尊老、爱老、养老的同时,还要开展对独生子女父母的教育和宣传,让他们从观念上变“依赖养老”为“独立养老”,变“依靠子女”为“依靠自己”。

    中西方父母

    观念上的差别

    在家庭关系的范畴中,“独立”的概念,中国和西方在观念上有很大的差别。西方国家的观念,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只到法律规定的年龄,然后让其完全独立,除了血缘和法律上的关系之外,双方都不再以对方为自己生活的中心。如今世界上很多国家流行的是:年满18岁以后就自立、自强,父母再有钱也不向父母伸手。甚至上大学没钱,宁可自己贷款,毕业后归还,也绝不向长辈开口要钱。

    在孩子开始开创自己的未来,发展自己的事业、家庭的过程中,父母则继续自己的事业,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等老了退休以后,维持父母子女关系的仍然是血缘和法律上的意义,父母并不依赖子女养老,子女也不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实际上,一般父母到老年时,他们一生打拼下来的财富足以让他们度过余生,更何况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更令他们免除了后顾之忧。

    在我国,父母对子女的关爱甚至溺爱,一代比一代强。这种长期、深入的依赖关系往往成了束缚双方的绳结。不管对上一辈人还是对下一辈人,损失最大的就是浪费了双方最为宝贵的时间。每一代人都应有自己的事业和梦想,而我国一直延续了几千年的模式是:上一辈人为下一辈人操劳一生而淡忘了自己,下一辈人为上一辈人的赡养问题也操碎了心,抑或也耽误了自己。

    经常听到为人父母如此叹息:“有了孩子,父母就等于被判了无期徒刑。”中国的大多数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哪怕孩子已经成年、工作、谈恋爱甚至结婚成家后,父母依然对子女过度关爱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2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