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4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670109
不老神药在心中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15日 老同志之友2014年第4期
     嫦娥吃了西王母赐予羿的不老神药,立马腾空升天,长生不老,那是神话传说。可在我们人间,确有不老神药。但它不是在药店里,而是在人们的心中。

    我是学医的,在部队曾是空军某医学研究所的技术员,致力于航空医学研究。退休后,又对老年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我多年的观察研究,发现青春与岁月并不是一码事,它们之间也没有内在必然的联系。

    为说明这一问题,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人体的一些生理性能:其一是,生理时间与钟表时间并不尽相同。岁月越长,生理时间就过得越慢。换句话说,年龄越大,老得就越慢;其二是,人体各器官衰老的速度亦不尽相同。一个人10岁时,眼睛开始衰老;20岁时,听觉开始衰老;30岁时,臂力和生殖力开始衰老。但是,人的心智到50岁还正年轻,人的思维和想象力,是不受年龄限制的,直到80岁:还可以和30岁的年轻人相媲美。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那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得多了。领悟得深透了,其理解力和判断力也就提高了。同时,由于见多识广,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能力也就更多更高明。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获得了智慧。这就是为什么老医生老教师老干部老艺人更受人们欢迎和爱戴的真实原因。

    懂得了这一道理,不老神药也就有了:专注心智,只要保持心智灵活,你就不会衰老。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入到老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与时俱进,积极融入社会,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他们整天忙于读书看报,忙于有益的嗜好,广交挚友,干自己喜欢干的事。这一类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更丰富,人格更完美,精神更充实,而越活越年轻;另一类人则认为退休就是船到码头车到站,整天都是“三饱一倒”,过着安逸刻板的生活,再不就是看看电视,搓搓麻将。这一类人若不及时改变思维和生活方式,时间一长,就像霜打的秧苗一样,整天唉声叹气,无精打采,很快就会衰老得爬不动了。

    老有所为,是一不老神药。一个人不管你年龄多大,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情况,干点儿什么来增加生活情趣。古今中外,老有所为的人比比皆是,譬如姜子牙,他年过六旬,满头银发,但他老而不衰,仍在积极寻找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终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曾先后辅助了六位周王,被尊为“师尚父”,而成为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享年139岁。再如齐白石,他90多岁仍学习不停,创作不止。1954年,齐白石93岁,他创作的花卉草虫之《修竹蚱蜢图》《荷花蜻蜓》等,想象高远,构思奇特,憨态可掬,栩栩如生,因而享誉全球,价值连城。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老有所学,是又一不老神药。我们单位有位83岁、曾参加抗美援朝的老同志。退休后报名参加书画函授院学习,后又加入老年书画研究会。他初学“欧赵”,后学“二王”、怀素、髯翁等诸家,20多年来,他以铁杵磨针的精神,勤学苦练,积极探索,其作品曾多次参赛巡展获奖、入编《20世纪中国著名书画家》《中国文化名人写真》等辞典,并集结出版多部书法著作。我还认识一位老太太,年已花甲,儿孙们都认为她该安享晚年了,可她却报名到一所烹饪学校学习。毕业后开了一家小餐馆,而且很成功。活到老学到老,欲待学习一门技能,什么时候开始都不为晚。

    总而言之,不管年纪大小,只要你思想不闭塞,精神不萎靡,内心保持清明与活跃,就一定能够青春永驻,长生不老。 (程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