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4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662883
“孝子”张来景:背着母亲去打工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5日 老同志之友2014年第8期
     在山东省定陶县张湾镇沙山寺村的一家拼板加工厂,人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位打工者,他到哪里拔钉,总是拉着一辆地排车,在简易的车棚里,躺着一位80多岁的老人,里面有棉被、水壶、水果等。这位打工者一边干活,一边往车上的老人那儿张望。在别人歇息的时候,他就来到老人身边,给老人吃点水果、说说话等。这位打工者叫张来景,现年63岁,张湾镇沙山寺村人,是村里有名的大孝子。

    张来景的父亲张春喜曾是当年刘邓大军下属独立营的一名班长。在定陶战役中,张春喜英勇善战,奋力杀敌,不幸被一颗子弹击中腰部,被迫送到后方医院治疗,被部队评为二等乙级伤残,伤愈后光荣退伍。

    张春喜回家以后,安分守己,辛勤劳作,先后和妻子生下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日子过得十分紧巴。为了减轻负担,张春喜把大女儿从小就送给了跟随刘邓大军南下的弟弟收养,自己带领一家老小苦度日月。

    张春喜40岁那年,腰部的伤口开始复发,得了严重的肾炎,整日吃药打针,没少跟医院打交道。此时,大儿子张来景刚刚19岁,正是提亲说媒的时候。由于张来景为人老实木讷,再加上当时家里穷,错过了说亲的好光景。二儿子张来忠在哥哥张来景的帮助下,欠账盖上了一处院落,总算找上了媳妇。

    张春喜在床上躺了将近20年,家里的东西被卖了个精光,最终也没有把病治好,在60岁那年撒手人寰。

    父亲去逝后,母亲的精神曾一度恍惚,妹妹又小,张来景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张来景没有文化,不会做生意,只能带领一家人在土坷垃里谋生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增加收入,张来景在责任田里多种棉花,整天泡在地里,打药、整枝、除草、逮虫,挣钱供妹妹读书。

    在张来景的努力下,家里还清了父亲看病欠下的外债,添置了很多必要的生活用品,并为妹妹操办了婚事。可是,他却一天天变老了。

    10年前,张来景的母亲患上了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一日三餐全靠喂食。作为老大,他二话没说,主动承担了照顾母亲的责任。

    母亲刚得半身不遂时,情绪不好,动不动就发脾气。对于张来景做的饭菜,母亲总是因不对胃口而怒气冲冲。每逢这种时候,他总是面带笑容,千方百计哄着母亲把饭吃下去。

    张来景知道母亲喜欢看戏,每逢村里唱戏,他就用地排车拉着母亲去,老人家高兴得不得了。后来,为了让母亲过足戏瘾,他花费几十元钱买了一台收音机,放在床边让老人听。母亲喜欢吃肉,他挣了钱就跑到集市上给母亲买肉吃,变着花样给母亲改善生活。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母亲心顺了,身体也舒服多了。可又有谁理解,一个光棍儿子心里的酸甜苦辣呢!

    母亲整日躺在床上,不仅一日三餐需要照顾,还需要吃药。为了给母亲治病,挣些养家糊口的钱,从10年前开始,张来景就拉上地排车,带着母亲到处去打工。由于没有技术,他干的都是一些苦力活儿。建筑工地、砖窑场成了他打工的常去场所。一些包工头见他如此孝顺,也总是让他干一些轻活,以便腾出手来照顾母亲。

    近年来,随着年纪的增长,张来景干不动苦力活儿了。他见村里许多人家干起了拼板加工厂,就前去那里干起了拔钉的活计,一天收入个二三十元。他孝顺的美名引起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关注,镇里把他纳入低保家庭。除此之外,逢年过节,镇村干部也都到他家里看望慰问。

    张来景平日言语不多,脸上却写满了质朴与憨厚。他告诉笔者:“只要自己一息尚存,就要把母亲照顾好,让她老人家安享晚年。” (孔涛 张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