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殿才:用忠诚书写完美人生
前不久的一天,笔者慕名来到山东省定陶县半堤乡刘平坊村,在一座幽静整洁的农家小院里,采访了今年83岁的老劳模刘殿才。
“你真是把广大群众放在了心里”
——时任山东省委书记谭启龙对他的评价
新中国成立之初,刘平坊村的穷是出了名的,全村没有一头大牲口,清一色的贫下中农。1959年冬,27岁的刘殿才被组织任命为刘平坊村党支部书记。“共产党打江山就是让全国人民不受穷,作为一名党员,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刘平坊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为此,刘殿才把自己的一生都押到了这个“最大的愿望”上。1963年11月初,他当选为第三届省人大代表。在省第三届人代会召开前夕,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谭启龙亲切接见了他,赞扬他道:“你真是把广大群众放在了心里。”并为他写下了“艰苦创业,为民兴利”的题词。同年,他被评为“华东六省劳动模范”“山东省劳动模范”。
1959年,全国遭受了三年自然灾害,刘殿才带领群众抗灾自救,不仅使全村人没有挨饿,而且还支援了众多的灾区。他先后把100余万斤地瓜、高粱,3000万株地瓜苗,5万余斤萝卜送到巨野、成武、菏泽等县,100余头鲁西黄牛支援了东营军马场和曲阜东郭大队。1962年夏,河南省兰考县境内,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严重,群众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刘殿才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先后为兰考送去40马车的地瓜叶,30万公斤的地瓜,在危急关头为当地群众送去了“救命粮”。时任兰考县委书记的焦裕禄代表全县人民赠送给刘殿才一部半导体收音机作为礼物,让刘殿才务必收下。
1966年后,“文革”期间刘殿才也未免其害,带着遗憾离开了自己心爱的岗位。直到1972年,上级党组织为他平反,重新恢复了他的村党支部书记职务,刘殿才再次挑起了重担,这一干就是30年。
“他从未错过一次发展的时机”
——村民刘广晴如是说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一度让众多的干部群众感到顾虑重重,迷茫徘徊。菏泽地区的联产承包之路该怎样走?时任菏泽地委书记的周振兴专程赶到定陶县刘平坊村,决定让刘殿才在本村先搞试点。“周书记,这事你放心,只要能让百姓吃饱饭,你让我干啥我干啥。”刘殿才的一番话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之振奋。几个月的时间,全村的耕地全部包产到户,群众不仅都吃上了可口的饭菜,而且家家都有了一定的积蓄。
“不管啥时候,他干的总是胜人一筹,从未错过一次发展的时机。”村民刘广晴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带领大伙儿搞生产,村里果园发展到100多亩,大牲畜200多头,大马车18辆,地排车50多辆。改革开放后,他又带头搞联产承包,土地包产到户,成为全区最先尝到甜头的村庄之一。一晃30年过去了,他带领群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运输业,使全村家家都富起来了,刘平坊村更是一番新景象:村里在全乡第一个架通了高压电,第一个修了2公里的柏油大街,第一个喝上了自来水,并且成了全县的第一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003年,刘殿才果断地把“帅印”让给了村里的年轻党员刘军营,刘军营接过重担说:“老书记用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不管今后的路有多难,只要群众能过上好日子,我都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到老也要保住共产党员的本色”
——刘殿才自述
刘殿才一生清贫俭朴,不吸烟、不喝酒、不玩牌,始终把“洁身自爱”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当了一辈子支书,我常暗自琢磨,为什么老百姓信得过我?有事、有话都想和我说道。尽管原因不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肯吃亏,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到老也要保住共产党员的本色。”在采访中与刘殿才交谈,这是他谈论最多的话题。离开支书岗位的刘殿才,人虽退下来了,但思想仍像以前一样,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党的十八大刚刚结束,他就在村广播上为群众进行解读,使党的十八大精神家喻户晓。他积极协助村委会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之类的评选活动,成立村红白事理事会。如今,村里喜事不拿红包,不挂对子;白事不上礼,不土葬;全村没有一例超生户,村风、民风纯朴,一派安定和谐的景象。
刘殿才的两个儿子现在都是乡镇的主要领导干部,他严格要求他们要多多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坚定党性意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他还坚持定期到儿子所在的乡镇去“考”儿子,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观、“十八大”精神,如回答不很流利,当场就会受到他的严厉批评。此外,他还经常告诫两个儿子在公务招待上节俭,严禁铺张浪费,不然就对不起百姓。在他的谆谆教导下,如今,5个孩子都已事业有成,他也感到很欣慰。 (孔涛)
“你真是把广大群众放在了心里”
——时任山东省委书记谭启龙对他的评价
新中国成立之初,刘平坊村的穷是出了名的,全村没有一头大牲口,清一色的贫下中农。1959年冬,27岁的刘殿才被组织任命为刘平坊村党支部书记。“共产党打江山就是让全国人民不受穷,作为一名党员,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刘平坊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为此,刘殿才把自己的一生都押到了这个“最大的愿望”上。1963年11月初,他当选为第三届省人大代表。在省第三届人代会召开前夕,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谭启龙亲切接见了他,赞扬他道:“你真是把广大群众放在了心里。”并为他写下了“艰苦创业,为民兴利”的题词。同年,他被评为“华东六省劳动模范”“山东省劳动模范”。
1959年,全国遭受了三年自然灾害,刘殿才带领群众抗灾自救,不仅使全村人没有挨饿,而且还支援了众多的灾区。他先后把100余万斤地瓜、高粱,3000万株地瓜苗,5万余斤萝卜送到巨野、成武、菏泽等县,100余头鲁西黄牛支援了东营军马场和曲阜东郭大队。1962年夏,河南省兰考县境内,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严重,群众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刘殿才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先后为兰考送去40马车的地瓜叶,30万公斤的地瓜,在危急关头为当地群众送去了“救命粮”。时任兰考县委书记的焦裕禄代表全县人民赠送给刘殿才一部半导体收音机作为礼物,让刘殿才务必收下。
1966年后,“文革”期间刘殿才也未免其害,带着遗憾离开了自己心爱的岗位。直到1972年,上级党组织为他平反,重新恢复了他的村党支部书记职务,刘殿才再次挑起了重担,这一干就是30年。
“他从未错过一次发展的时机”
——村民刘广晴如是说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一度让众多的干部群众感到顾虑重重,迷茫徘徊。菏泽地区的联产承包之路该怎样走?时任菏泽地委书记的周振兴专程赶到定陶县刘平坊村,决定让刘殿才在本村先搞试点。“周书记,这事你放心,只要能让百姓吃饱饭,你让我干啥我干啥。”刘殿才的一番话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之振奋。几个月的时间,全村的耕地全部包产到户,群众不仅都吃上了可口的饭菜,而且家家都有了一定的积蓄。
“不管啥时候,他干的总是胜人一筹,从未错过一次发展的时机。”村民刘广晴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带领大伙儿搞生产,村里果园发展到100多亩,大牲畜200多头,大马车18辆,地排车50多辆。改革开放后,他又带头搞联产承包,土地包产到户,成为全区最先尝到甜头的村庄之一。一晃30年过去了,他带领群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运输业,使全村家家都富起来了,刘平坊村更是一番新景象:村里在全乡第一个架通了高压电,第一个修了2公里的柏油大街,第一个喝上了自来水,并且成了全县的第一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003年,刘殿才果断地把“帅印”让给了村里的年轻党员刘军营,刘军营接过重担说:“老书记用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不管今后的路有多难,只要群众能过上好日子,我都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到老也要保住共产党员的本色”
——刘殿才自述
刘殿才一生清贫俭朴,不吸烟、不喝酒、不玩牌,始终把“洁身自爱”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当了一辈子支书,我常暗自琢磨,为什么老百姓信得过我?有事、有话都想和我说道。尽管原因不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肯吃亏,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到老也要保住共产党员的本色。”在采访中与刘殿才交谈,这是他谈论最多的话题。离开支书岗位的刘殿才,人虽退下来了,但思想仍像以前一样,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党的十八大刚刚结束,他就在村广播上为群众进行解读,使党的十八大精神家喻户晓。他积极协助村委会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之类的评选活动,成立村红白事理事会。如今,村里喜事不拿红包,不挂对子;白事不上礼,不土葬;全村没有一例超生户,村风、民风纯朴,一派安定和谐的景象。
刘殿才的两个儿子现在都是乡镇的主要领导干部,他严格要求他们要多多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坚定党性意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他还坚持定期到儿子所在的乡镇去“考”儿子,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观、“十八大”精神,如回答不很流利,当场就会受到他的严厉批评。此外,他还经常告诫两个儿子在公务招待上节俭,严禁铺张浪费,不然就对不起百姓。在他的谆谆教导下,如今,5个孩子都已事业有成,他也感到很欣慰。 (孔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