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4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659458
美国人的“孝道”不一般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15日 老同志之友2014年第10期
     在中国人的印象中,美国人远不如中国人恪守孝道。因为在美国,子女18岁成年后就独立在外闯荡,或上学,或工作,他们宁愿租房或买房,也不愿与父母同住。起码从这点看来,美国子女就不够有人情味。然而,笔者在美国多个地方生活多年,感受到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美国人特有的“孝道”深有感触。

    由于东西方观念的差异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美国老人和子女的生活相对独立,美国家庭模式通常是为夫妻两个人定制的,三代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现象在美国很少见。他们认为,成年人应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也就是“个人隐私”,与父母同住是不可思议的。很多美国年轻人对中国父母长期和已婚子女同住一个屋檐下匪夷所思。

    在美国的父母看来,他们丝毫没有将子女留在身边尽孝的念头,他们鼓励成年子女独立生活,认为子女一旦成家立业就理所当然地应该搬出去住。但子女们搬出去住并不意味着弃父母而去,而是觉得回报父母的时候到了。不少美国家庭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如果回父母家居住超过一个月,则要付给父母房租、饭费。平时子女和父母外出共同就餐,侍者也会很自然地询问是否分开付账。美国人认为,生儿育女是自己的事,父母没有为子女当保姆的义务和习惯。如果麻烦父母帮忙带一天小孩,也应按照社会上的劳务费标准支付费用。美国法律规定父母抚养子女是必尽的义务,但没有规定子女必须赡养父母,不过,美国的子女大都对父母很孝顺。

    另一方面,很多美国老人在年轻时就未雨绸缪,通过个人积蓄和投资收益、退休金以及社会保险收入等为自己的养老做了准备,尤其是美国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实施的社会福利制度使养老问题更加社会化,所以老人们大都不缺钱花。对于父母来说,子女能“常回家看看”就是他们莫大的精神安慰。美国的子女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在孝敬父母这方面,有些人选择每天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与父母联络感情,有些则选择定期去看望父母,有时一周或半个月回去陪父母吃顿饭、聊聊天。当然,每天回去看望父母的也不少。

    我有位朋友维多利亚女士,她算是一位典型的孝顺女,她的父母都年近80岁,父亲因病生活不能自理,全靠母亲勉强伺候。维多利亚是家中的长女,两个弟妹都住在外州,为方便照顾,她将父母从休斯敦郊外接到了城里,并在一家老年公寓为他们租了套房子。据维多利亚介绍,父母每月的房租、医疗费、保姆费等算下来要6000美元,由于父亲有积蓄,也有养老金及各种保险,她不需要为父母负责开销,她所能做的就是每周看望父母两三次。维多利亚说,她每天都在为父母的身体操心,为他们的生活奔波,但她一点都不觉得苦,反倒觉得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幸福。她还说,在赡养老人方面,女儿承担着更重的担子。

    就在去年,我还在圣诞节时收到一位美国朋友寄来的一份“大事记”和“全家福”。美国很多家庭有记大事记的习惯,每到圣诞节便将一年内家里发生的大事,如职位升迁、孩子上学、乔迁新居等记下来,同全家福照片一同分送给亲朋好友。这位朋友将她婆婆来家里住了10天也作为“大事记”写在里边,而且历数了她与婆婆之间发生的一切事情。尽管只有短短10天,但从朋友的记事中足见婆婆来家小住对他们来说是多么值得重视的事情。

    美国《海外校园》杂志曾专门就中美“孝道”的不同展开讨论,得出如下结论:中国文化趋于依赖子女,美国文化赞同独立;中国文化敬重长者,美国文化提倡平等;中国文化中的孝敬以责任、义务为基础,美国文化的孝敬以自由、尊敬为基础;中国传统社会没有为所有人提供社会福利和服务,而美国有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 (长宝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