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里的童年
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中国历代文人墨客以童年为题,记录下了种种可爱的儿童形象。怀一颗童心,于诗词中寻找童年的影子,别有一番情趣。
古时候的儿童,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格。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这么写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描写的是夏天农村紧张劳动时的情景,农村的儿童虽然还不会耕田织布,但看到大人锄草搓麻线,便也在桑枝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短短二十八个字,使孩子那种懂事的形象跃然纸上。
在古代,并非所有的孩子都是这么懂事,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池上》一诗中,就反映出了孩童的另一面:“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只好划动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却留下了一道清清楚楚的水路,从而暴露了自己的行踪。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将“偷莲”小孩的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
宋代诗人杨万里也是写儿童天真可爱的高手,他的《宿新市徐公店》里有这样的描绘:“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画面,接着从画面里跃出一个“急走追黄蝶”的儿童。那黄蝶被追急了,一下子隐没在菜花里。虽然诗至此处戛然而止,但我们不难想见,那飞奔的儿童怎样一下子站住,又在菜花地里东张西望的神态。
反映古代孩子童真童趣的诗,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吕岩的《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一个“铺”字和一个“弄”字,不仅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了出来,而且还彰显出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神地写了出来。更为绝妙的是后两句,作者把牧童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除此之外,无论是杨万里的“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还是袁枚的“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抑或是李白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都充分流露出孩子们在那天真无邪的岁月里,对大自然的一切可爱感觉。 (韦良秀)
古时候的儿童,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格。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这么写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描写的是夏天农村紧张劳动时的情景,农村的儿童虽然还不会耕田织布,但看到大人锄草搓麻线,便也在桑枝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短短二十八个字,使孩子那种懂事的形象跃然纸上。
在古代,并非所有的孩子都是这么懂事,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池上》一诗中,就反映出了孩童的另一面:“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只好划动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却留下了一道清清楚楚的水路,从而暴露了自己的行踪。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将“偷莲”小孩的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
宋代诗人杨万里也是写儿童天真可爱的高手,他的《宿新市徐公店》里有这样的描绘:“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画面,接着从画面里跃出一个“急走追黄蝶”的儿童。那黄蝶被追急了,一下子隐没在菜花里。虽然诗至此处戛然而止,但我们不难想见,那飞奔的儿童怎样一下子站住,又在菜花地里东张西望的神态。
反映古代孩子童真童趣的诗,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吕岩的《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一个“铺”字和一个“弄”字,不仅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了出来,而且还彰显出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神地写了出来。更为绝妙的是后两句,作者把牧童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除此之外,无论是杨万里的“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还是袁枚的“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抑或是李白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都充分流露出孩子们在那天真无邪的岁月里,对大自然的一切可爱感觉。 (韦良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