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4年第13期 > 正文
编号:12654100
刘德铭:一位老农民的寻根之旅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1日 老同志之友2014年第13期
     现居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中太镇核桃街村的刘德铭,耗时21年,重修老祠堂,修订遗失一百多年的族谱。最近,约60万字的《汉刘百世谱》出版问世,该谱16开本,近600页,记录了刘氏族人2000多年的发展轨迹。

    三谱可证:绵阳刘氏系刘邦刘备后裔

    刘德铭今年64岁。1992年春,核桃街村的刘姓家族长辈刘宗兴、刘宗进、刘宗海等人说:“刘氏家族从湖南流传入川的字派班辈快取完了,新生奶娃取名都不晓得该起啥辈分了,得有人去修修家谱”。于是,时任核桃街村村支书的刘德铭开始着手刘氏族谱的收集整理。

    刘德铭在1992年修家谱时才知道,自己是刘邦第86世、刘备第67世后人。现居三台县中太镇的刘备后裔,系清朝雍正三年(1725)从湖广入川时迁入。刘德铭说:“这些都在清代手抄本《刘氏大宗全谱》中记载着呢!”那年的一个刘氏族人婚宴上,堂弟刘德友告诉他,自己有一本线装的手工蓝布封皮老书,是上世纪70年代村米面加工厂会计贾子儒在包装挂面时从旧书报堆中发现的。

    刘德铭看到这本清代咸丰十年(1860)的手抄本《刘氏大宗全谱》共70页,约3万字,是由《陋室铭》作者刘禹锡之子刘沐于唐顺宗元年始修,经北宋、明朝,到清朝的康熙、咸丰、同治年间,刘氏族中文人、官员,先后6次修撰抄誊而成。这本族谱收录了从汉高祖刘邦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谱序及世系碑文和各地宗祠,还有对刘氏族中名人的详细记载。包括刘秀灭莽复汉,刘备“桃园结义”等一些故事在内。

    1993年,刘德铭从邻村的族人太爷手中,收集到清咸丰年间,核桃街刘氏由族长刘正熙刊刻的《刘氏族谱》模版及木刻印本。其“序言”与《刘氏大宗全谱》手抄本内容相同,记录了湖广入川核桃街一世始祖刘承珑、刘承玑两人一起来四川后,各房后裔子孙情况,并补记了后入川同胞承琳之子刘世沛及后裔。

    刘德铭复印了《刘氏大宗全谱》,并于1996年将该族谱的复印件捐赠给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而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三块刘氏清同治《五房宗支谱》石碑,立在核桃街村刘氏祠堂内。该碑共刻有3000余字,记录了“湖广填四川”时,刘家五房子孙后代的宗支世系及族规等内容。

    建馆祭祖:宗族联谊弘扬家族文化

    刘德铭所在村的刘氏文化纪念馆(“刘家祠堂”)红砖青瓦,飞檐翘角,小巧精致,古色古香。“五房宗支谱”石碑就立于其中。

    刘德铭介绍,清咸丰《刘氏大宗全谱》手抄本记载,“刘家祠堂”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当时修房屋数十余间,将入川时带来的《刘氏族谱》供藏于正堂屋神龛上。清道光年间,刘家族人捐资,又在“刘家祠堂”附近建老祠堂(亦叫“香火堂屋”)。老祠堂是土木结构,室内可安18桌人同时聚餐。清光绪十九年(1893),核桃街刘氏又在附近建新祠堂。该祠堂为川西北民居风格,坐北朝南,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在那四合院的天井内,右栽紫荆树,左植桂花树。祠堂前留有数株古柏,直径均有尺余粗,覆盖半亩有余。

    1976年,核桃街村新建村小学,拆毁了刘氏祠堂,还要运走立于堂内的“五房宗支谱”石碑,族人强留并埋藏了这一文物古迹。

    1993年清明节前,核桃街刘氏宗亲率先在三台县中太地区恢复传统民俗——清明祭祖会。刘氏宗亲会成立20年来,恢复了传统的“清明会”、“冬至会”联谊活动。刘德铭说:“我们这些刘邦的后人,通过开展写家谱,清明、冬至开宗亲会等形式,为弘扬家族文化而努力。”

    寻根溯源:湖南入川刘氏枝茂叶盛

    刘德铭说:“我们居住在三台的刘氏族人虽然知道自己是‘湖广填四川’过来的,但并不知道祖籍地在哪儿,清咸丰《刘氏大宗全谱》手抄本载的祖籍地名也很含糊……”清代手抄本族谱后的这100多年间,家族里发生了什么?连家族中最年长的老人都不曾目睹过。为探查历史资料、写族谱,刘德铭辞去了村支书职务。2011年4月,刘德铭受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李吉主任的指点,到刘邦故里江苏沛县及睢宁等地采集刘氏谱牒史料。2011年5月,刘德铭应邀参观江苏沛县“世界刘氏总会”会馆展厅,获取了丰富的族谱资料。

    2009年冬,远在湖南的70多岁宗亲刘明发,得知故乡三台宗亲正在八修《刘氏家谱》,便主动在湖南邵阳辖区寻访。

    刘德铭接到刘明发的电话,于2012年11月11日赶往湖南邵阳市邵东县牛马司镇湾泥渡刘家大院。该村村长刘益桥说:“如今居住在湾泥渡的刘氏后裔只有二三百人。我们在199 1年,凭老辈人记忆拼凑编写了湾泥渡《刘氏简谱》……”

    盛世修谱:将刘氏汉脉人文延续

    “我就是一个农民,只有初中文化,多亏了那么多专家的帮忙、宗亲的捐助才能完成寻脉之路。”刘德铭说,他和三台刘氏族人、书画家刘艺等,将祖先流传下来约4万字的各时期谱牒史料,经过20多年的艰辛笔耕,终成一部《汉刘百世谱》,日前已刊印问世。

    翻阅《汉刘百世谱》,该谱约60万字,500余幅图片,记录了汉代湖南邵东湾泥渡村到四川绵阳核桃街村刘氏的家族演化。其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宗教、民俗及婚育多个领域。涉猎到邵阳刘氏一族湖广入川始祖承珑、承玑后裔及留居邵阳之承琦后裔,两地三公约600多户,近3000余人。参与修族谱的约200户,共募捐6万多元,印赠《汉刘百世谱》300册。其中邵阳承琦后裔42户,入谱者,年龄小至婴儿、长至93岁,五世同堂。

    绵阳三国演义学会会长李德书说:“尊重和怀念祖先的功业,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汉刘百世谱》就是在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意义重大。” (田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