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了41年的家书
我1963年离开上海考取北京铁道学院,后来被分配到大连铁路分局工作。父亲沈其华1983年退休前任上海市卢湾区一粮管所所长。从上大学起到我父亲2004年去世,鸿雁传书,你来我往,一共通了41年信,总数达600多封,我把父亲的来信按年份装订成册,整整齐齐地放在书柜里。
父亲在来信中,讲家风,谈时政,真实记载了我的成长史,是社会变迁的动态记录,内容十分丰富。600多封信,大约有35万字,我全部输进了电脑,每当我坐在电脑前打字时,父亲好像就坐在我旁边在和我说话,顿时时空倒转了,我几十年的人生历程,像走马灯一样,一幕又一幕地呈现在面前,我禁不住热泪盈眶,思绪万千。
当我把父亲的全部来信用邮箱传给我四个在上海的叔叔们时,他们惊呆了,信中也记录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许多事情的细节连他们自己都忘了。他们十分感慨地说,大哥真是个有心人,谢谢你保存了沈氏家族的历史,这是一笔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史料,记录了一个普通平民家庭从20世纪60代至21世纪初悲欢离合的故事。每当我的同事和朋友听到我讲这个故事时,都露出惊奇和敬佩的目光。
父亲的来信,始终像一盏我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指引我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沈濯清)
父亲在来信中,讲家风,谈时政,真实记载了我的成长史,是社会变迁的动态记录,内容十分丰富。600多封信,大约有35万字,我全部输进了电脑,每当我坐在电脑前打字时,父亲好像就坐在我旁边在和我说话,顿时时空倒转了,我几十年的人生历程,像走马灯一样,一幕又一幕地呈现在面前,我禁不住热泪盈眶,思绪万千。
当我把父亲的全部来信用邮箱传给我四个在上海的叔叔们时,他们惊呆了,信中也记录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许多事情的细节连他们自己都忘了。他们十分感慨地说,大哥真是个有心人,谢谢你保存了沈氏家族的历史,这是一笔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史料,记录了一个普通平民家庭从20世纪60代至21世纪初悲欢离合的故事。每当我的同事和朋友听到我讲这个故事时,都露出惊奇和敬佩的目光。
父亲的来信,始终像一盏我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指引我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沈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