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4年第15期 > 正文
编号:12647589
从容闲步(下)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1日 老同志之友2014年第15期
     一次,我在美国旧金山观光,游览了闻名于世的九曲花街。这是一条从小山岗以四十度坡向下倾斜的街道。市政厅要求,街道两旁住户遍植鲜花,花圃可以伸入街心,但必须犬牙交错。这样,当汽车向下行驶时,就要弯弯拐拐,作锯齿状下旋,既缓解了坡度,又增加了情趣。可惜我们坐在车上,个个提心吊胆,冷汗涔涔,根本无心赏玩两旁的鲜花丽景。唯恐司机稍有疏忽,或者汽车出现故障,造成人仰车翻。所以,虽然置身花团锦簇之中,却什么也无心赏玩。直到汽车走到尽头,停在平地之上,人们才放下惴惴不宁的心,回头细看那壁立的花街,久久不肯离去。我想,这和七色人生有些相似:年轻力壮之时,因为要匆匆赶赴征程,身旁纵有千般旖旎,万种奇观,也不能从容玩赏。及至走下工作岗位,有了闲暇余裕,那似锦年华,如花盛景,却已逝者如斯,成了明日黄花,统统付与了淡淡的追怀。

    从中我也悟出,要从容品味,必须具有悠闲的心境。而这种悠闲、从容的心境,常常产生于经过文学熏陶、哲学感悟的文化气质。悠闲,既标志着心灵的平静与解脱,也显示出一个人的生存状态与心理倾向的细腻、复杂与深沉。就一定意义来说,文化艺术本质上就是悠闲的产物。悠闲的背后,有内涵,有背景,有文化积淀,否ⅢIJ,单是悠闲自身是留不下东西的。在中国,它以强大的内在吸附力,在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以及武功、戏曲、音乐、饮食等各种传统文化中沉淀下来。

    至今,我们打太极拳,还讲求圆融、轻灵、舒缓、柔婉之中寓托着凝重,体现中国文化的尚和贵柔与从容、悠闲的心态。煎中药,讲究文火、武火兼用,而以文火为主。因为只有慢火细煎,才能充分地汲取药力。闽粤一带喜欢喝功夫茶,顾名思义,需要破出功夫来慢慢地品啜。二三知己对坐,端起又浅又小的茶杯,一小口一小口地细细地品味茶茗,自如自在地神聊海侃。最有代表性的要算听京剧啦,唱腔缠绵回荡,节奏婉转悠扬,那类“西皮流水”的慢节拍常令许多人闭目晃头,沉酣坐忘。这一切,都凭借着悠然自得的心境,体现了一种审美文化、精神涵养和人生境界。

    本来,广摄博览,从容品味,是人类应当充分享用的一份“特权”。自从开始直立行走,人类就拓宽了视野,调整了视角,既能俯瞰大地,统察品类之盛,又可流眄天穹,仰观宇宙之大。这是其他生物所不具备的。而且,这种“万物之灵”的每双眼睛都面对着两个世界,即围绕着视觉而构筑起来的知觉体系,属于现象世界;和围绕着记忆而凝结起来的经验体系,属于本体世界。一为感觉,一为想象;一为设景,一为达情。双方面结合起来,才有创造,才有艺术,才有诗文。这里,怕的是反应迟钝,感情粗糙,来不得半点浮躁,半点遑遽,半点造作。需要的是沉潜涵泳,全身心地浸淫其间,使主体与客体,眼前光景和心中的经验与回忆,交织成一种形象,凝结为一种感悟。

    天涯遍地皆芳草,何处楼台无月明。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关键是培养一个易感的心境和悠闲的心态,多一些从容,少一些恓惶,多一些安详,少一些喧嚣,多一些沉思,少一些浮躁。

    (作者系国家一级作家,辽宁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兼任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 (王充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