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4年第15期 > 正文
编号:12650260
短文配图,“点睛”之笔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1日 老同志之友2014年第15期
     《老同志之友》所载文章短小精悍,涵盖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很耐人寻味。尤其是每篇短文的配图形象逼真,有助于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我很喜欢《钓鲶鱼》(2014年5月上)这篇文章的配图,一条小溪,一片树林,一簇芳草,一个少年正用力从小溪中往外拉鱼线,荡起了小小涟漪……配图使文章有了立体感,让人加深了理解,在脑海中营造出了画面空间的美感,如身临其境,顿时把我带回了那有趣的童年。编辑独具匠心的设计与编排,真是可圈可点!

    天津市南开区 郭贵武

    编辑回复:相比文字,画面会给人更加直观的感受。在文章中配上恰当、漂亮的图片,真是视觉上的双重享受。

    长鞭一甩啪啪响

    每到傍晚时分,广场的一角不时地传来啪啪的响声。我闻声走了过去,发现这里活跃着一支玩甩鞭子的老年队伍。他们小则五六十岁,大至80多岁,个个身姿矫健,连驻足观看的年轻人都自叹不如。之前,他们大多都是喜欢爬山而经常结伴旅游的驴友。随着年岁的增长,有的人无法参加剧烈的爬山运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看到了一名80多岁的王师傅在玩甩鞭子,于是就拜师学艺。王师傅还亲自制作鞭子,用汽车轮胎的原料编织再配上把手,重量1公斤多一点。现在他们形成了20多人的甩鞭队伍,在远离人群的广场上,不断练习甩臂式、交换式、旋转式、引进式以及点射式等具有观赏性的玩法。

    辽宁省大连市 张群

    编辑回复:甩鞭子的老年队伍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玩鞭子一定要掌握要领,量力而行。

    我的健康之路

    我今年85岁了,身体一直非常好,邻居很是羡慕,总是问我有什么秘诀。其实,我能有这样的身体,主要是因为我热爱运动。我从19岁打篮球,一直打到40多岁。从1953年开始,我坚持跳舞,一直跳到80岁。现在我还坚持骑自行车,大街小巷我几乎骑遍了。骑行不仅是一种交通出行方式,也是锻炼身体的一种形式。身体好,我就不满足于在城市里骑行了,现在旅游成了我最喜欢做的事,从最北的佳木斯到最南的海南岛。全国有60多个城市我都去过,在旅途中,广交了朋友,我们时常联系,有时还能不远万里相聚在一起,其乐无穷。

    安徽省淮北市 张军

    编辑回复:篮球、舞蹈、骑行、旅游……您的运动养生方法真是丰富多彩,令人羡慕,值得我们学习!

    夕阳路上歌声嘹亮

    “红色海滩托起巍巍钻塔,绿色苇海衬映座座井房。豪气点燃心中圣火,油龙吐出美好明天……”合唱队正在排练,这首抒情歌曲的词曲作者是范老先生。范老先生是老年大学合唱队的总指挥,他70岁左右,身材高挑,气度不凡。他要求每个队员要按专业水平发音演唱,连口型都有严格要求,队员们也个个不敢大意。为了让队员们学得快,唱得准,范老先生还给大家补习乐理知识。范老先生激发了队员们学习音乐的热情,很多人报名参加合唱队,队员们坚持每周一、三、五下午训练,《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红梅赞》《走向复兴》等歌曲都是他们的经典曲目。

    辽宁省沈阳市 齐艳升

    编辑回复:有这样一位认真负责的队长,合唱队队员们的唱歌水平一定提高得很快,真想听听这嘹亮的歌声呢!

    “诗疗”助养生

    读了《“诗疗”助养生》(2014年4月上)这篇文章,我认为写得很科学,我很赞同,并且我有深切的体会。从1983年离休以后,我就天天朗读诗篇,在家读、走路读、外出读、旅游也读。读起诗来走路不累,而在不知不觉间就到目的地了。年岁超过耄耋之年以来,我身体硬朗,思维清晰。今年“五一”节假日,我到外地旅游,有游客见我鹤发童颜,问我吃什么保健品,我说除了经常适当运动外,再就是天天读诗。去年,我曾写小诗一首:“闲来读诗篇,抒怀乐陶然。贵在坚持久,身心自然健。”

    四川省广元市 马庆春

    编辑回复:读诗不仅陶冶情操,还能锻炼身体,看来“诗疗”还真是有助养生的法宝。

    自我找乐也很好

    我们住宅小区,有一位银发老翁,他姓张。耳聪、目明、步履轻捷、谈笑风生。他的职业是教师,退休工资不算少,可他总是拾废品。有人见到就劝他:“老大哥,别干了,废品卖不了几个钱,歇歇吧!”可是他不以为然,每天乐和极了。有一天,他请我到他家稍坐喝茶。茶后,我到他书房坐一坐。满架书刊映双眸,花草芬芳扑鼻。书架旁边有很多工艺品,全用废品制作而成。看我全神贯注,老张对我说了一句话:“别人弃之,我用之,其乐无穷。”老张拾废品不为钱,却能在拾废品的过程中找乐,我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

    辽宁省大连市 徐元金

    编辑回复:动一动手,变废为宝,又收获了快乐,真是一举两得。老张把废品变成精美的工艺品,我们为他竖起大拇指吧!

    来稿须知

    《老同志之友》编辑部欢迎广大读者投稿,您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手写文稿两种形式寄送,投稿的电子信箱与地址均可以在目录页查找。本社编辑部及电子信箱接收来稿量很大,编辑人员有限,因此不能一一回复,请投稿者见谅!来稿时,请您根据杂志栏目内容在信封左下角或邮件中注明您投稿栏目名称。如人物春秋、亲情交融、家庭医生等。文稿末尾请您注明真实姓名、邮政编码、详细地址(包括省、市、区到楼层号)及联系电话。同时,恳请投稿作者自留底稿,本社原则上不予退稿,敬请读者谅解。稿件一经刊发,编辑部将及时为您寄送样刊与稿酬。感谢广大读者的支持与配合,编辑部期待着您的来稿。

    《老同志之友》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