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4年第16期 > 正文
编号:12647257
陈文新:还中华千里沃野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15日 老同志之友2014年第16期
     1957年11月,毛泽东主席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特意到莫斯科大学接见了中国留苏学生代表并发表了讲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你们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一激励着新中国年轻人为祖国建设奉献青春和热血的演讲,令在场的陈文新热血沸腾。

    回国之后,陈文新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她在中华大地上发现了第四个根瘤菌属,陈文新也因此被誉为发现“中华根瘤菌”的第一人。

    40多年来,她和同事们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完成了国内700多个县的豆科植物结瘤调查。如今,她手中掌握着全世界最大的根瘤菌资源库。这位耄耋老人与根瘤菌打了一辈子交道,就是为了让空气中的氮成为无污染的肥料,从根本上改变种粮单纯依靠化肥增产的模式。她无不忧虑地说:“我日夜难安啊,迫切希望在有生之年,再为国家出一把力,还中华一片沃野。”

    陈文新与毛泽东并非只有那莫斯科一面之缘。1926年出生于湖南的陈文新,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与毛泽东是同窗,成为至交,后追随毛泽东参加革命。解放后,陈文新收到毛主席的第一封信是在1951年5月她在武汉大学读书时。信中,毛泽东鼓励她们姊妹要“努力学习或工作,为人民国家的建设服务。”

    就在同一年,25岁的陈文新第一次走进了中南海。那一次,主席和她谈了很多,从我国农业的现状、未来的发展,到最新的农业科技动态……

    1954年,陈文新赴苏留学前夕,再次走人中南海见到毛主席。从与毛主席的谈话中,陈文新深深体会到毛主席是何等重视我国农业的发展!毛主席对她的鼓励和对农业工作者的期望,成了她一生学习和工作的动力。

    1959年,陈文新学成回国后,进入北京农业大学从事教学和农业科研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她的学术研究紧紧围绕着曾受毛主席关注的神奇生物——根瘤菌展开。

    20世纪70年代末,在获得国家科委生物固氮协作组资助的第一笔5万元课题经费后,已经年过半百的她,带着自己的课题组自建了几间平房作为实验室,并远赴新疆,开始了资源调查。之后,陈文新又组织了全国20个单位的同行,率先在中国建立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细菌分子分类实验室。经过多年的努力,陈文新的实验室拥有了两项世界第一: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根瘤菌库,保存有10000多株经分离、纯化并回接原宿主结瘤确认后的根瘤菌;二是世界上菌株数量最大、性状信息最丰富的根瘤菌资源数据库。

    40多年来,她和她的同事走遍全国各地,共调查了600多种豆科植物,其中300多种未见于权威记载。由于根瘤菌潜在的巨大效益,根瘤菌资源调查也是世界各国激烈竞争的领域,而陈文新所建立的根瘤菌资源数据库,其数量比美国最大的同类库要多上1000多种。

    做了一辈子的研究,耄耋之年的陈文新仍然精神矍铄。2001年11月9日,中国科学院公布当年院士增选结果,75岁的陈文新榜上有名,当有人问她:“您都75岁高龄了还当院士?”她莞尔一笑:“就是为了能继续搞我的研究!” (孟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