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4年第17期 > 正文
编号:12643264
八旬非遗传承人的柳子戏情结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日 老同志之友2014年第17期
     山东省定陶县杜堂镇宋楼村86岁高龄的刘进武老人,是地方剧种柳子戏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近日,老人向笔者娓娓讲述了其所在宋楼村柳子戏的历史和他本人对柳子戏一生的情结。

    刘进武18岁开始跟着老师正式学唱柳子戏。回忆起当时的情号,老人开心地说:“我比其他学生学得快,老师教两遍就学会了,所以老师很喜欢我,教我的曲子也比别人多。”当年,刘进武就跟着戏班登台演唱,通常扮演的都是小旦角色,经常唱的柳子戏有《关公月下斩貂蝉》《挂龙灯》等。

    宋楼村柳子戏宋家班,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近百年来,柳子戏宋家班,经几代艺人的口头传唱,至今未衰。保留的传统戏有一百多个,是民间戏社中的佼佼者。

    刘进武说:“柳子戏宋家班自明末清初以后,由流行于中原地区的民间曲牌衍生而来,宋家班所演的曲牌体柳子戏属于西路柳子戏的正宗源头,是山东柳子戏最重要的流派。”宋楼人会唱柳子戏是远近闻名的,弟子众多,出名角的也很多。当地百姓流传“宋楼的柳子戏好,出来个猫狗都会咬(唱)个娃娃头(曲牌名)”,这也从侧面验证了宋家班在群众中的影响和威望。

    自古以来,宋楼村就处于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的要道,商贸交易发达,四方戏迷又多会聚于此,不同文化学习交流的机会较多,这时的宋家班常尽地主之谊,自然而然地成了民间戏曲和艺人会集之处。随着班社声望逐渐提高,前来拜师的人日益增多,最多时学员达8 3人,所以民间流传着“宋家班的师傅干儿多”的说法。

    后来,其他各路的柳子戏因后继乏人而相继消失,主要代表就剩宋家班了,但由于缺乏演出资金,也是时演时停。

    为了戏班的生存,柳子戏宋家班就托人找到宋楼村东四五里靳庄的靳老六。他是陈毅元帅的部下,经靳老六找陈毅元帅为宋家班开具了介绍信。拿着此信,宋家班在当时的鲁西南又开始了演出活动。1953年,国家要求各地成立剧团。此时,宋家班的一部分弟子和学员已经在郓城落户,在政府的支持下,这部分落户郓城的弟子就成立了“工农剧团”,随后参加了华东会演,反响极大。后来,与刘进武一起留在家乡的几位柳子戏宋家班成员,在本地演出授徒,始终守候着宋家班的根基。

    目前,柳子戏宋家班是山东省唯一有传人并按字辈相传的柳子戏庄户戏班,面对风雨飘摇的现状,它深深扎根于农村,肩负着这一古老剧种的传承。

    刘进武不到30岁的时候开始带学生,教他们唱柳子戏,那时候剧团每年都招收学员,到目前共教过600多个学生。“现在山东省柳子戏剧团的很多演员都是我当年的学生”。老人说,当年教学生的时候,大家围坐在一起,他一个一个地教,因为每个学生学的内容都不一样,有学旦角的,有学生角的,他先教学生学戏词,然后再教他们学唱曲子。

    在刘进武的家,曾经的学生刘明柱说:“当年老师教学生的时候,要求很是严格,对待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一门一门地教。” (孔涛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