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4年第18期 > 正文
编号:12642937
神游乌江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5日 老同志之友2014年第18期
     中学时代读《鸿门宴》,曾为项羽优柔寡断,轻易放走刘邦深感惋惜;又读《垓下之战》,四面楚歌,霸王别姬,英雄自刎,情不自禁也为之动容。闲暇翻阅《项羽本纪》,突发奇想,便去乌江作一回时光穿越,神游了二千多年前楚汉之战谢幕之地。

    车过长江三桥后,西行20多公里,“乌江”标牌赫然出现在眼前,行驶桥上,心为之而动。车再沿124省道穿行小镇3公里,就望见了“霸王祠”牌坊。走进门,欢迎牌上有北宋王安石题乌江亭诗一首: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项羽霸业以“鸿门宴”为转折,此后逐渐由顶峰走向下坡,他的失败最根本就是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众叛亲离,诗里充满政治家对悲剧的深思和嗟叹。

    行进不远处有座门楼,“静观自得”四个镏金大字引我走进长长的碑廊,项羽胸像安置在半亭内。碑廊前的山坡上有一钟亭,亭记写道:因项羽死时才31岁,短暂壮烈,让人唏嘘不已,每年祭祀的人们会在此敲响31下钟罄,故为“31响钟亭”。沿坡而下“驻马河”石碑和六角乌江亭赫然眼前,项羽败退至此,乌江亭长力谏项王东渡长江,再图霸业。项王喟叹: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拒亭长之求后,遂将和自己征战五载宝马乌骓赐予亭长,可乌骓恋主心切,不饮不食,随主而去。

    乌江亭不远处有块巨石,说有5吨之重,上面刻着“抛首石”三字,神游到此,司马迁描写的壮烈一幕仿佛就在眼前:公元前202年隆冬,项羽率八百骑于垓下突围,东渡淮河,阴陵迷路,到达乌江边只剩28骑,眼前大江阻隔,后面追兵渐近,虽有一叶小舟可渡江逃命,项王却无脸愧对江东父老,徒步挥起兵器继续与追兵交战,寡不敌众,面对汉军骑司马说:“汉王以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礼送你吧”说完自刎而死。抛首石前早已是草木葱茏,驻马河边浮萍婀娜,可我仍然听到了乌骓的嘶叫,看到了刀光和剑影。千百年来多少人被项羽英雄气概所感动,有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惋惜之情;也有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赞美之词。

    西楚霸王灵祠坐落在凤凰山上,门楼很雄伟,二层飞檐,双狮守卫。据说最盛期有厅、殿、厢、室99间半之多,古帝王方可建祠百间,项羽未成帝业,只得少建半间。今享殿正中有霸王立像,魁梧身躯,双眼圆睁,手仗利剑,威风如昔。雕像两旁有清朝贡生范琴波的楹联:“司马迁乃汉臣,本纪一篇,不信史官无曲笔;杜师雄真豪士,灵祠大哭,至今墓木有余悲。”是啊,司马迁作为汉朝太史官,对项王偏爱有加,巨鹿救赵、破釜沉舟、以一当十,大破秦军。一代霸王的英雄形象在《本记》里浓墨重彩、栩栩如生;同时,太史官也没护短,项王性情暴戾,目光短浅,有勇无谋,轻文重武、优柔寡断也被刻画得入木三分。项羽攻入关中,火烧秦宫后决定回师彭城,有书生向他晓之利害,劝其定都关中,威慑诸侯。项羽竟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难怪亚父范增最后都哀叹“竖子不足与谋”。

    望着古松掩映中的“西楚霸王衣冠冢”碑石,太史公给出的盖棺定论: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真可谓“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啊! (沈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