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4年第18期 > 正文
编号:12642905
理性面对“免费”促销 避免落入商家圈套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5日 老同志之友2014年第18期
     免费“甜头”的背后或许暗藏的是商家设下的钓鱼式消费陷阱。针对近期相关投诉增多的情况,广东省东莞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要理性面对“免费”促销,避免落入商家圈套。

    不久前,东莞一家报纸刊登了这样的一则“消息”,其中称“本地常住居民可免费发放水质处理器,电话报名,仅有800个领取限额。该活动开展半年多来,已向全国120多个城市累计免费发放80多万个……”此消息实为一则广告,但以新闻报道的形式登出,让不少市民误以为是有关部门发放的“福利”。

    东莞市消委会工作人员发现,免费赠送水质处理器,实际上是通过免费诱饵诱使消费者到现场购买价格不菲的电解水机产品。所谓赠送的“水质检测器”,实质是一个仅手指长的龙头过滤嘴,产品包装无厂名厂址,属“三无”产品,市面售价估计只要两三元。

    “免费甜头的背后或许暗藏的是商家设下的钓鱼式消费陷阱。”据东莞市消委会秘书长邓国平介绍,近段时间以来,该机构接到不少类似的消费投诉,不少消费者往往是在向家人朋友诉说相关经历后,被他人“点醒”后才恍然大悟,知道上当受骗了。

    邓国平指出,根据消费者投诉,该机构总结出钓鱼式免费陷阱的五大特征。

    一是引君入瓮。以免费赠送产品、培训课程、旅游、体检等消费者关注的产,品为诱饵吸,引消费者参与。

    二是针对弱势或特定群体。免费促销大多针对中老年人、爱美女士以及望子成龙的家长等消费群体。

    三是洗脑式宣传煽动。大多数免费促销活动,商家并非开门见山地叫卖,而是先通过“上课”进行洗脑式宣传煽动,让消费者陷入美好的幻景中,最后亮出“叫卖”真面目,让消费者迷迷糊糊地订购,或者一对一地热情关怀服务,“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让消费者不好意思不花钱买产品。

    四是产品价格畸高,且质量无保证。这类产品往往相比市场价高,且产品多为不知名品牌,甚至是“三无”产品。

    五是没有消费凭证或提供虚假消费凭证。接受免费赠品或服务大多没有发票、单据等凭证,商家往往不注明消费的具体项目或品名,落款单位名称也不是真实的: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难以维权。

    对于“免费”陷阱,消费者究竟该如何防范?东莞市消委会提醒消费者,要谨记“天上不会掉馅儿饼”、“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面对免费促销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核查发布促销活动消息的单位名称,也可以向发布单位查询消息真假;其次不要贪图免费的便宜,对商家借机兜售产品或服务的行为尤其保持警惕;如果购买产品或服务,务必索要合法消费凭证,以备发生纠纷时维权之需。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用录音的方式保存证据。发现被侵权后,第一时间进行维权。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