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4年第21期 > 正文
编号:12635787
开国大典后的毛泽东(二):学经济工作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1日 老同志之友2014年第21期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结束后,毛泽东感慨万千,像对身边的人讲,又像自言自语:“我们用了28年办了一件大事,把三座大山搬掉了,也就是头上的问题解决了,下一步要解决脚下的问题了。解决脚下的问题任务还很重,建设我们这样大的国家要花大的气力。”此时,摆在毛泽东面前的任务极为迫切:对内要以最快的速度肃清国民党的残余军事力量,解放全中国,尽力恢复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对外要争取一个好的国际环境,尤其是要争取同苏联建立友好同盟关系。毛泽东在开国大典后的两三个月里,全神贯注的就是这些最伟大、最艰苦的工作。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毛泽东明确提出,用3年左右的时间,争取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如何恢复和发展经济,毛泽东提出“四面八方的政策”。他说:“什么叫‘四面八方’?‘四面’即公私、劳资、城乡、内外。其中每一面都包括两方,所以合起来就是‘四面八方’……我们的经济政策就是要处理好四面八方的关系,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毛泽东提醒全党同志注意,“四面八方”,“缺一面,缺一方,就是路线错误、原则错误”,“在工厂开展生产运动,不单是要召集工人开会,把工人群众发动起来;也要召集资本家开会,和他们说通,把他们也发动起来”。他还说:“我们要团结资本家,许多同志不敢讲这个话。要了解,现在没有资本家是不行的。”毛泽东已说得再清楚不过,那就是向资本家学习管理的经验。

    新生的政权面临强大的经济压力,各种流言纷起,一些人说:“共产党在军事上得了满分,在政治上是八十分,在经济上恐怕要得零分。”别有用心的人甚至扬言:“只要控制了两白一黑(大米、棉花和煤炭)”,就能将共产党挤出大城市。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看出了问题的严重性,果断决定以上海为主战场,狠狠打击投机资本家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的不法行为。11月25日,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从全国各地紧急调集的粮食、棉纱和煤炭,在京、津、沪等大城市敞开抛售,使暴涨的物价顿时下跌。与此同时,中央收紧银根,征收税款。这步棋果然奏效,投机商因此资金周转失灵,囤积物资贬值。原想以“两白一黑”挤走共产党的如意算盘落空。

    新政甫定,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财政预算。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就财政预算,做了细致深入的分析。他认为在各项财政费用中,军费是大头,这种局面应该得以改善,他说:“如果后年能将军队从五百七十万减到三百万甚至二百五十万就好多了。‘飞鸟尽,良弓变’,变为生产的,不是‘良弓藏’。三年五年恢复,十年八年发展。”他还提出:“所有人员,从中央到地方,在业务以外都要进行生产。”为此,毛泽东发r专门的指示:“人民解放军参加生产,不是临时的,应从长期建设的观点出发。”这样“借以改善自己的生活,并节省一部分国家的开支”。

    早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就说:“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没有人民的福利,没有国家的富强。”中共最早接管的工业在东北,毛泽东对东北工业的恢复和发展尤为关注。鞍钢恢复生产后,他卜分高兴,派李富春前去祝贺,并让他代表中共中央给鞍钢赠送“为工业中国而斗争”的锦旗。毛泽东出访苏联时,东北工业部被特准派了多人随行。毛泽东访苏归来经过沈阳,就东北工业的发展专门做了报告,据当时在东北工业部工作的袁宝华回忆:“这一次我们都去听了,毛泽东着重提出了要建设东北工业基地,东北要出产品,出经验,出人才。当时全国经济秩序非常混乱,帝国主义封锁,资本家捣乱,上海的物价一天要涨几次。为了使东北的经济不受关内物价不稳的影响,毛泽东指示,东北的货币和关内的货币不统一,关内用人民币,东北还是用东北币。这样,东北建设有个稳定的环境,就保证了东北能够出产品,出经济,出人才。”唐山大地震中米汤救婴儿樊荣敏

    从沈阳军区医学研究所退休的王军是我的老同学,1976年,她作为沈阳军区121野战医院的一名护士,参加了唐山抗震救灾。前不久,她跟我讲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1976年7月30日清晨,刚满20岁的王军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到达唐山地震灾区的指定位置一一唐山市郊开平的一所中学。

    灾民们知道121野战医院的医护人员来到以后,纷纷到学校操场救护所请求救助。一时间,救护所除了救治伤员以外还变成了救济所。为救助灾民,医院为灾民们煮了稀粥,到开饭的时间,医护人员和灾民们一块儿排队打粥。

    有一天,帐篷门前来了一位20多岁的男人。他怀里抱着一个6个月大的婴儿,眼里含着泪水对王军说:“请你救一救这个孩子吧!”王军立刻上前,她看见孩子的脸色惨白,哭声已经很微弱了。原来,婴儿的母亲在地震中失去了生命。几天来,这孩子的爸爸只能给婴儿喂水维持生命。当他听说这儿有解放军的医院,就怀着一线希望抱着孩子来了。听完他的诉说,王军的心里很酸楚,马上跑到食堂请炊事班的同志给婴儿煮些米汤。米汤煮好后,她又亲自用小勺一口一口地喂给那个婴儿。喝饱了米汤的婴儿状况有了改善,脸上也露出可爱的笑容。

    王军喂完婴儿后,立刻跑到政治处向领导反映灾区急需奶粉,并要求在空投救灾物质中增加奶粉。果然,两天后在空投物质中就出现了奶粉。在以后的日子里,救护所的救灾工作中又多了一项为婴儿服务的功能,而王军又多了一项“奶妈”的职能。

    王军说:“几年后,我也成家有了自己的儿子,每当我为儿子哺乳的时候,总会想到唐山被救助的那个婴儿。他现在还好吗? 生活得如何?”渐渐地这种想念演变成王军的一种思念和牵挂。她总在梦想有一天会见到他……今年,他已经是38岁的人了,他的父亲会给他讲述地震救护所里解放军医护人员用米汤救命的故事吗? (张家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