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4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2635416
没有钱的富有人生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15日 老同志之友2014年第22期
     72岁的德国老妇人海德玛丽·施维尔默绝对是个“奇葩”:没有房没有车没有医疗保险,也没有银行账户,甚至连钱包都没有。

    “身无分文”是海德玛丽的生活写照,“穷困潦倒”却不是。她曾是拿“铁饭碗”的小学老师,还当过收入颇丰的心理医生,就算现在老到失去劳动能力,也可以领社会救济金,但她没有。她选择了一种别样的生活方式:过没有钱、不花钱、以物易物的流浪生活。

    而这原本只是一场试验。1992年,从小学教师跳槽成为心理医生的海德玛丽,从广播中听到一则新闻:加拿大某乡村一个公司突然倒闭后,当地人都失去了工作。为了维系生活,那里的人组成了服务互换圈,比如你帮我修车,我帮你做饭、打扫卫生。

    这给了海德玛丽灵感:为什么不在自己身边建一个这样的服务互换圈呢?一个不受金钱左右、只靠人本身的价值来维系生活运转的微型社会圈。说干就干!海德玛丽开始收集地址,记录每个圈友能提供的服务,然后帮那些服务能对接的圈友达成一致。

    没想到,四年后,海德玛丽的私人服务互换圈,竟快速发展至整个德国。原来摆脱金钱的生活,也不是没可能。这让海德玛丽萌生了另一个想法:辞职,去体验一年真正没有钱的生活。

    此时,海德玛丽53岁。她没什么牵绊,丈夫早与她分居,一双儿女也已长大成人,各自成家。她毅然辞职,并退掉了租屋,开始体验没有钱的生活。

    海德玛丽为别人提供法语辅导,换取一张手机卡;为商店打扫卫生,换取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帮眼镜店的老板照看家里的猫,换一副眼镜;圈友出去度假,就帮他们看家和照看宠物——这样,她几个星期就不用为住处发愁了。有时,她也会重操旧业,为圈友做心理咨询。不过,她始终如一的原则是:绝不接受金钱。

    一年试验结束后,海德玛丽却不愿恢复正常生活。“我原本只是想看看在现代社会,没有钱是否能活下来,但我发现自己越来越适应和享受这种生活”。

    其实,海德玛丽对金钱的困惑源于童年。那时,一无所有的母女俩在四处求助时,感受到人情的冷漠。这让她疑惑:为什么失去了财产和金钱,人们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对他们笑脸相迎?这次海德玛丽延续了身无分文的生活,想用自身经历告诉世人:没有钱的生活是可行的……

    如今,19年过去了,出版了三本书的海德玛丽,依然坚持过着没有钱的生活。她拒绝了出版社的预付款,并要求出版商把她的版税捐给慈善机构。

    “没有钱,让我更有机会面对自己的内心,真正认识到自我的需要,从而用心体会人生存的目的。钱也许在哪一天就会彻底消失,人又何必成为钱的奴隶。” (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