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外交官夫归的支教之旅
原本可以在北京安享晚年的一对夫妇,退休后却投身贵州山区支教9年,辗转6所学校,目前仍没有撤离的打算。
那是2005年5月的一天,电视里一位贵州山区女教师背着孩子上课的画面,触动了刚从小学英语高级教师位置上退休不久的孙丽娜,她对一旁曾做过外交官的丈夫朱敏才说:“老朱,我教书还没教够,咱们去贵州支教吧!”
“好啊,贵州是我老家,那里需要我们,咱俩正好能发挥余热!”朱敏才热烈地响应着妻子的提议。
打定支教的主意后,朱敏才联系北京市志愿者协会,对方一听他们的年龄,委婉地告知,因为年龄太大,志愿者协会无法安排。孙丽娜是个急性子,对丈夫说,干脆咱们直接去贵州联系学校吧!于是,老两口打点了简单的行李,坐上了赴贵州的列车。
到艰苦的缺少老师的地方去
在贵州支教一年,朱敏才和妻子觉得,他们支教的学校与最初“到艰苦的缺少老师的地方去”的意愿还是有所出入,他们决定自己联系新的地方。
2008年上半年,孙丽娜看到一则报道,贵州兴义市一个叫尖山苗寨的地方,那里的小学仅有一位老师,条件十分艰苦,他们决定去那儿支教。朱敏才夫妇经历了30多个小时的火车、7个多小时的汽车、1个多小时的公交车、1个小时的摩托车,再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才到达尖山苗寨小学。
让朱敏才夫妇吃惊的是,学校是寨子里的乡亲每家用背篓背7000斤石头聚在一起垒起来的,教室只有窗户洞,没有窗户,没有水,也没有电。孩子们一个个黑不溜秋,有几个女孩竟然光着身子。
下山的路太远太陡,朱敏才夫妇就在山上住下了,宿舍与公共厕所仅隔着一堵墙,晚上睡觉都得戴着两层口罩。吃水不便,他们请村民给他们砌了个水泥池子接水喝。
尖山小学原来只有语文和数学课,孙丽娜重新给苗寨的孩子们排了课,并加上了英语、体育和音乐课,因为年级多、老师少,两位老人成了“顶梁柱”,从早上7点到下午5点,课程表排得满满的,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外交官夫妇来苗寨支教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陆续有好心人给孩子们捐来了衣服、书本、凳子、乒乓球拍、洗衣机等,给学校安了窗户、粉刷了墙,给教室安了电灯。
最让朱敏才高兴的是,这所曾经“一个老师的学校”迎来了一批批支教的大学生。昔日冷清的苗寨变得从未有过的热闹。哪里缺老师就拉到哪里吧
2010年7月,朱敏才夫妇结束了又一所小学的支教后,来到了革命老区遵义。在遵义长途汽车站,朱敏才对长途车司机说:“师傅,您觉得哪里缺英语老师,就把我们拉到哪里吧!”
司机弄清两位老人的来历后,大为感动,把他们拉到了龙坪镇。在镇教辅站里,两位老人刚说明来意,一旁的一位中年男子赶紧接过话茬儿说:“我们那里缺英语老师,到我们那里去吧!”
搭话的正是当地裕民小学的校长,朱敏才夫妇跟着他到了学校,学校停水又停电,两位老人摸黑守了一晚,第二天才通了电。
裕民小学条件艰苦,喝水也是个问题。朱敏才从村民家井里接来的水浑浊不堪,需来回倒多次,才能把水澄清,在倒腾水的时候,孙丽娜把腰给扭了,又犯了腰椎滑脱。无奈,她只得回北京治疗,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她思念着留在贵州的丈夫,拿着他的照片反复地念叨,身体稍有好转,她就急着赶回贵州。
在裕民小学,朱敏才的英语课让当地英语教师佩服得五体投地,镇教辅站把全镇英语教师组织起来,让朱敏才给他们办培训班,有了朱敏才这个“宝”,裕民小学校长对自己学校学生的英语水平颇为自豪。
与刚来贵州支教时相比,朱敏才夫妇已经逐步将他们的支教重点从当初的让孩子们有老师上课,改变为努力提升孩子的自信,提高孩子倾听、交流的能力。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英语交流能力,朱敏才想出了许多办法,他还给学生们画了一张“六何图”,“六何”分别是何人、何时、何地、何物、何如、何故。朱敏才用这六个元素引导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向,帮助他们打开与人、与社会,乃至与世界交流的大门。
支教9年来,朱敏才夫妇见证着山区的孩子从没有校舍、没有教师到今天坐在窗明几净的环境里读书。从孩子们羞于见生人,到现在敢开口谈理想,这样的变化是老两口最感欣慰的。
生命诚可贵,支教价更高
长期艰苦的生活条件和贵州阴冷潮湿的气候,让朱敏才夫妇患上了多种疾病。2013年,孙丽娜回北京做检查,医生劝她不要去贵州r,可她放不下山里的孩子们,更担心多病的丈夫。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高血脂、间歇性呼吸暂停综合症等症状,医生说他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这些年来,犬妇俩的病历和化验单摞在一起有近15厘米高。
因为长时间在山区生活,加上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孙丽娜的右眼已经全部失明,左眼视力也只剩下0.03,检查身体时还发现重金属超标。现在的她已停止上课,除了照顾丈夫的生活外,还想方设法为学校拉赞助。
多年来的支教生活虽然毁掉了夫妇俩的身体,孙丽娜却觉得非常充实,她很喜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那句话,因为这也代表着他们那代人的信念。
不久前,朱敏才和孙丽娜获得了一家公益组织的10万元大奖,他们希望用这笔钱为山区的孩子建一座食堂。 (云悠)
那是2005年5月的一天,电视里一位贵州山区女教师背着孩子上课的画面,触动了刚从小学英语高级教师位置上退休不久的孙丽娜,她对一旁曾做过外交官的丈夫朱敏才说:“老朱,我教书还没教够,咱们去贵州支教吧!”
“好啊,贵州是我老家,那里需要我们,咱俩正好能发挥余热!”朱敏才热烈地响应着妻子的提议。
打定支教的主意后,朱敏才联系北京市志愿者协会,对方一听他们的年龄,委婉地告知,因为年龄太大,志愿者协会无法安排。孙丽娜是个急性子,对丈夫说,干脆咱们直接去贵州联系学校吧!于是,老两口打点了简单的行李,坐上了赴贵州的列车。
到艰苦的缺少老师的地方去
在贵州支教一年,朱敏才和妻子觉得,他们支教的学校与最初“到艰苦的缺少老师的地方去”的意愿还是有所出入,他们决定自己联系新的地方。
2008年上半年,孙丽娜看到一则报道,贵州兴义市一个叫尖山苗寨的地方,那里的小学仅有一位老师,条件十分艰苦,他们决定去那儿支教。朱敏才夫妇经历了30多个小时的火车、7个多小时的汽车、1个多小时的公交车、1个小时的摩托车,再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才到达尖山苗寨小学。
让朱敏才夫妇吃惊的是,学校是寨子里的乡亲每家用背篓背7000斤石头聚在一起垒起来的,教室只有窗户洞,没有窗户,没有水,也没有电。孩子们一个个黑不溜秋,有几个女孩竟然光着身子。
下山的路太远太陡,朱敏才夫妇就在山上住下了,宿舍与公共厕所仅隔着一堵墙,晚上睡觉都得戴着两层口罩。吃水不便,他们请村民给他们砌了个水泥池子接水喝。
尖山小学原来只有语文和数学课,孙丽娜重新给苗寨的孩子们排了课,并加上了英语、体育和音乐课,因为年级多、老师少,两位老人成了“顶梁柱”,从早上7点到下午5点,课程表排得满满的,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外交官夫妇来苗寨支教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陆续有好心人给孩子们捐来了衣服、书本、凳子、乒乓球拍、洗衣机等,给学校安了窗户、粉刷了墙,给教室安了电灯。
最让朱敏才高兴的是,这所曾经“一个老师的学校”迎来了一批批支教的大学生。昔日冷清的苗寨变得从未有过的热闹。哪里缺老师就拉到哪里吧
2010年7月,朱敏才夫妇结束了又一所小学的支教后,来到了革命老区遵义。在遵义长途汽车站,朱敏才对长途车司机说:“师傅,您觉得哪里缺英语老师,就把我们拉到哪里吧!”
司机弄清两位老人的来历后,大为感动,把他们拉到了龙坪镇。在镇教辅站里,两位老人刚说明来意,一旁的一位中年男子赶紧接过话茬儿说:“我们那里缺英语老师,到我们那里去吧!”
搭话的正是当地裕民小学的校长,朱敏才夫妇跟着他到了学校,学校停水又停电,两位老人摸黑守了一晚,第二天才通了电。
裕民小学条件艰苦,喝水也是个问题。朱敏才从村民家井里接来的水浑浊不堪,需来回倒多次,才能把水澄清,在倒腾水的时候,孙丽娜把腰给扭了,又犯了腰椎滑脱。无奈,她只得回北京治疗,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她思念着留在贵州的丈夫,拿着他的照片反复地念叨,身体稍有好转,她就急着赶回贵州。
在裕民小学,朱敏才的英语课让当地英语教师佩服得五体投地,镇教辅站把全镇英语教师组织起来,让朱敏才给他们办培训班,有了朱敏才这个“宝”,裕民小学校长对自己学校学生的英语水平颇为自豪。
与刚来贵州支教时相比,朱敏才夫妇已经逐步将他们的支教重点从当初的让孩子们有老师上课,改变为努力提升孩子的自信,提高孩子倾听、交流的能力。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英语交流能力,朱敏才想出了许多办法,他还给学生们画了一张“六何图”,“六何”分别是何人、何时、何地、何物、何如、何故。朱敏才用这六个元素引导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向,帮助他们打开与人、与社会,乃至与世界交流的大门。
支教9年来,朱敏才夫妇见证着山区的孩子从没有校舍、没有教师到今天坐在窗明几净的环境里读书。从孩子们羞于见生人,到现在敢开口谈理想,这样的变化是老两口最感欣慰的。
生命诚可贵,支教价更高
长期艰苦的生活条件和贵州阴冷潮湿的气候,让朱敏才夫妇患上了多种疾病。2013年,孙丽娜回北京做检查,医生劝她不要去贵州r,可她放不下山里的孩子们,更担心多病的丈夫。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高血脂、间歇性呼吸暂停综合症等症状,医生说他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这些年来,犬妇俩的病历和化验单摞在一起有近15厘米高。
因为长时间在山区生活,加上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孙丽娜的右眼已经全部失明,左眼视力也只剩下0.03,检查身体时还发现重金属超标。现在的她已停止上课,除了照顾丈夫的生活外,还想方设法为学校拉赞助。
多年来的支教生活虽然毁掉了夫妇俩的身体,孙丽娜却觉得非常充实,她很喜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那句话,因为这也代表着他们那代人的信念。
不久前,朱敏才和孙丽娜获得了一家公益组织的10万元大奖,他们希望用这笔钱为山区的孩子建一座食堂。 (云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