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6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970411
童年的腊八粥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1日 《老同志之友》2016年第1期
     在农村人观念里,是没有买粮食这一说的,常常是地里产什么,家里就吃什么。我家熬腊八粥所用的食材,就是这样。

    每年种玉米的时候,母亲都要在地头边,种上几棵红豌豆。到了秋末,地头的豌豆苗早已长得连成了片.如织网似的,把地头边的玉米棵中间的缝隙填得密不透风,然后把豆荚挂在玉米棵上。胀鼓鼓的豆荚如粗壮的手指头,剥开一看,里面是排得满满的、通红通红的豆粒。母亲往往一边摘豆荚一边说,晒干后留着,等着熬腊八粥喝。

    腊八粥里最不该缺的是花生豆,用小火煨得烂熟的花生豆吃起来又软又香。但那时候的花生也是稀罕东西,花生刨出来晒干后,母亲就把晒干的花生用袋子装着收藏起来,放个严实的地方,生怕我们这些馋嘴猫偷嘴,到腊八那天没吃的。

    院子里有一棵小枣树,由于枣树生长缓慢,栽下长好几年了,才长到手腕那般粗。树小,结出的枣儿也是寥寥无几。每到枣子成熟的时候,母亲也是紧盯着,平时摘几颗也行,但不能给吃光了,她常常说,配上这一样,做出来的腊八粥才会喝着香甜。

    于是,我们就等呀盼呀,等待着腊八这一天的到来。

    腊八节的前一天,母亲就开始剥花生,泡豌豆,洗红枣,然后掺进去小米、大米、糯米,再放进去些莲子、葡萄干及山药,母亲边放边说,一定得凑够八样以上,这样熬出的粥才好喝。等到腊八那一天的早晨,母亲常常四更天就起来,坐在灶台前开始熬腊八粥了。母亲熬腊八粥时把火压得特别小,而且时断时续。边熬边搅以防糊锅。一大锅的腊八粥在滚滚停停中,渐渐飘出香味,等到我们起床的时候,浓香的腊八粥已等待我们了。

    第一碗肯定是吃不到我们嘴的,前院的王奶奶是个孤寡老人,他的儿子在部队出,了意外去世了,老伴儿伤心过度,也跟着去了。王奶奶身边没有亲人,常把我们姊妹当亲人看,有什么好吃的,就叫我们过去吃,而我们家做什么好吃的,也忘不了给她端一碗。如今我们家已形成惯例,只要改善生活,第一碗总是要盛给王奶奶的。

    第二碗第三碗第N碗,是要给邻居们送的。家乡民风淳朴,谁家若改善生活,总不忘让四邻尝鲜儿。当然啦,我们也喝到他们送来的腊八粥,有时常把各家的腊八粥放在一起,比比谁家的熬得好、味道香,街坊邻居们就这样在送往中,加深了感情。

    终于把腊八粥喝到嘴里了,我们常常是喝了一碗又一碗,直喝得肚子溜圆还不停嘴。这时母亲就会说,好东西不能吃得太多,撑得太饱,要不下次就不爱喝了。弟弟是个大肚汉,常常喝得直不起腰,还端着碗不松手。

    如今城市粮店熬腊八粥的食材是应有尽有,我们买一次就能吃好多天,如果爱唱腊八粥,天天都可以喝到嘴。可是,大概因得之不易,才会分外珍惜的缘故吧,现在放料再多的腊八粥,也喝不出童年那种香甜的滋味了。

    于是,童年里那一碗碗飘香的腊八粥,常常在记忆中闪现,提醒着我有好吃的,要懂得与人分享,这样,才能得到别人更多的爱;有好吃的也不要吃得太多,以免一次吃够,这叫留些盼头。因为有爱有盼头的日子,才是最好的日子呀! (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