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翁办国学小课堂
退休了,找点活干。我在双休日办了一个国学小课堂,给小学生们讲一些古典诗文,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都挺高。
有一节课学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我刚讲完这首诗的表面意思,一个四年级的学生提出疑问:李白的个子有多高?怎么会有“三千丈”长的白发?
他的提问引起一阵笑声,同学们七嘴八舌,对李白如何处理“三千丈”长的白发纷纷发表高见。
我也笑了,摸摸提问的孩子的头,说他爱动脑筋,很棒!我接着说,这是李白惯用的夸张的写法,先是故意把自己的白头发说得很长很长,长得让人吓一跳,长得让人不敢相信,一下子就给我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李白这样说的目的,是为了加深说明第二句,说自己心中有很多很多的愁苦呀,就像“三千丈”的白发一样长。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比喻”“夸张”的手法,把李白心中太多的愁苦一下子就说出来了,说得非常形象、非常生动。
学完了《秋浦歌》,下节课接着学《望庐山瀑布》,这下麻烦来了。
这首诗,孩子们都已学过,于是争先恐后地背诵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又兴致勃勃地说,这首诗也充分表现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那长长的瀑布不是从山顶流下的水,那简直就是银河从高高的九天落下来,你说神奇不神奇,壮观不壮观……
不料,我还没有说完,一个五年级的学生站起来,打断我的话。他瞪大眼睛,极为认真地大声说道:“老师,你说得不对!李白的这首诗根本没有一点想象力。《秋浦歌》李白把头发夸张为‘三千丈’;十尺等首诗是在不同的时间写的,而我们碰巧在同一个时间段学这两首诗,产生“三千尺”和“三千丈”的对比也是很自然的,但不能由此得出李白这首诗“没有想象力”这个结论,何况李白这首诗体现想象力的还是“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句。
孩子们纷纷点头。也许,他们现在并不能完全明白我说的道理,没关系,等他们再长大一点,自然就会懂得了。
我希望学生能多提一些“古怪”的问题,比如“白日依山尽”,夕阳本是血红的,却用“白”来形容,这么有名的诗为什么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比如“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已明确点出了时节,还要说“时节”,这怎么符合古诗“精练”的特点呢;比如“长河落日圆”,落日当然是圆圆的,用不着再用“圆”来形容,大诗人也会说废话吗? (贺伟)
有一节课学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我刚讲完这首诗的表面意思,一个四年级的学生提出疑问:李白的个子有多高?怎么会有“三千丈”长的白发?
他的提问引起一阵笑声,同学们七嘴八舌,对李白如何处理“三千丈”长的白发纷纷发表高见。
我也笑了,摸摸提问的孩子的头,说他爱动脑筋,很棒!我接着说,这是李白惯用的夸张的写法,先是故意把自己的白头发说得很长很长,长得让人吓一跳,长得让人不敢相信,一下子就给我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李白这样说的目的,是为了加深说明第二句,说自己心中有很多很多的愁苦呀,就像“三千丈”的白发一样长。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比喻”“夸张”的手法,把李白心中太多的愁苦一下子就说出来了,说得非常形象、非常生动。
学完了《秋浦歌》,下节课接着学《望庐山瀑布》,这下麻烦来了。
这首诗,孩子们都已学过,于是争先恐后地背诵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又兴致勃勃地说,这首诗也充分表现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那长长的瀑布不是从山顶流下的水,那简直就是银河从高高的九天落下来,你说神奇不神奇,壮观不壮观……
不料,我还没有说完,一个五年级的学生站起来,打断我的话。他瞪大眼睛,极为认真地大声说道:“老师,你说得不对!李白的这首诗根本没有一点想象力。《秋浦歌》李白把头发夸张为‘三千丈’;十尺等首诗是在不同的时间写的,而我们碰巧在同一个时间段学这两首诗,产生“三千尺”和“三千丈”的对比也是很自然的,但不能由此得出李白这首诗“没有想象力”这个结论,何况李白这首诗体现想象力的还是“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句。
孩子们纷纷点头。也许,他们现在并不能完全明白我说的道理,没关系,等他们再长大一点,自然就会懂得了。
我希望学生能多提一些“古怪”的问题,比如“白日依山尽”,夕阳本是血红的,却用“白”来形容,这么有名的诗为什么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比如“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已明确点出了时节,还要说“时节”,这怎么符合古诗“精练”的特点呢;比如“长河落日圆”,落日当然是圆圆的,用不着再用“圆”来形容,大诗人也会说废话吗? (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