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6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969314
勤劳善良,造就寿星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5日 《老同志之友》2016年第4期
     出生于1913年1月5日,现年103岁的邹春妹满头银发、面色红润、行动自如,本是广东五华县客家人。1979年,外出打工的儿子将母亲接到了江西吉安,从此一家人在这片红土地上扎了根。

    吃苦耐劳,勤快能干

    邹春妹出身贫寒,干活勤快。她早年丧夫,孩子尚小,便挑起了抚养孩子、干农活和家务的担子,起早贪黑。她来到吉安这个陌生的山区,语言不通,没有亲戚朋友,又吃不惯当地的辣椒。她虽年逾花甲,但仍下地干活。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儿子家分了十多亩田,还有责任山。由于儿媳妇身体不好,不能下水田,干不了重活,邹春妹就同儿子两人承担了全部农活,每天清早下地,摸黑回来。犁田耙地、播种育秧等样样农活都干。回到家,她又接着做家务,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村民们都说:“春妹到了这把年纪,还能里外一把手。”邹春妹觉得很快活,既能帮助家里干活,又能活络筋骨。前几年,她还经常到后山砍柴;背着柴禾回家。现在邹春妹无法承受重体力劳动,可她每天要到地里去“巡查”,看看稻子种得好不好、菜种得对不对。她看到有问题,一定要儿子做好。儿媳说,婆婆平时性格好、脾气好,唯独对劳动要求十分严格。正是在老人严格要求下,一家人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慢慢改变了生活的困窘。

    为人和善,乐意助人

    至今,邹春妹依然保持着劳动的习惯。她坚持一日三餐为全家人煮饭、洗刷碗筷,还要帮忙照看两个小曾孙。儿子敬佩母亲,老人不仅勤劳,而且头脑反应灵敏。家里煮饭新使用了高压锅,孙子只教了她一次,老人就学会了高压锅的用法。

    邹春妹为人和善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老人宁愿自己苦点累些,也要帮助身体欠佳的儿媳妇好好治病养身,村民都说,这样的婆婆,打着灯笼都难找。另外村里人谁家有红、白喜事,都喜欢找老人帮忙。邹春妹总是有求必应,从不推辞,也无需酬谢。她说:“邻里之间互相帮助,是理所应当的。”对于邻里之间的矛盾,邹春妹想方设法帮助化解,使大家和谐相处。

    内心坚强,胸襟开阔

    邹春妹性格开朗、心态平和。家里不管遇到什么急事、难事,她总是坦然面对,乐观处之。她开导长期患病的儿媳妇:“病痛不可怕,精神不能垮。”鼓励儿媳妇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因为早年邹春妹丈夫去世后,家庭生活困难。她没有向政府伸手,而是信心满满地说:“我有手有脚能劳动,这点困难能克服。”从此,练就了邹春妹坚强的性格,不会向任何困难低头。老人喜欢看戏、听音乐,时不时地还哼上几句。她认为,看戏、听音乐,能调节心情,消除疲劳,暂时忘记生活中的苦和累,还能享受无穷的乐趣。

    生活规律,善于保健

    虽然邹春妹读书不多,识字有限,但是养生保健的道理却懂得不少。她爱清洁、讲卫生,房子里外打扫干净,东西放得整整齐齐。她夏秋季每天洗澡,冬天每隔三四天洗一次澡;饭前便后勤洗手;饮食讲究荤素搭配,以素为主,不偏食也不过饱,从不挑食,除了怕鱼刺,鱼肉吃得不多外,只要牙齿咬得动,她都会吃,而且特别爱吃橘子、葡萄和香蕉等水果。早些年,她还喜欢喝点自己酿的酒。她素来早睡早起,每天5点多就起床,午饭后睡2小时;即使晚饭后去串门聊天或看电视,到了20点也按时就寝。邹春妹和儿子、孙子、曾孙们四代同堂,其乐融融。 (灵安)